日出心光耀,堂堂更孤峭。天阴性地昏,风寒早闭门。
不知天地者,刚道有乾坤。欲明还得暗,打破却浑仑。
争如回首家乡路,寒食依前是暮春。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三。唐代。释守卓。 日出心光耀,堂堂更孤峭。天阴性地昏,风寒早闭门。不知天地者,刚道有乾坤。欲明还得暗,打破却浑仑。争如回首家乡路,寒食依前是暮春。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古意赠聂东之判华州三首 其一。明代。孙绪。 渺渺漳河水,历历水中树。春风锦缆长,迟日轻帆度。君才似水清,爱向河边住。垂竿几岁年,濯缨自朝暮。忽动云霄兴,笑指西秦路。遥知华山上,焦枯饫风露。
六月十五日大雨雹行。元代。柳贯。 日月相斗鹑火中,晡时欲息云埋空。雨脚初来杂鸣雹,雷驱电挟声沨沨。排檐倒槛挥霍入,犀兵快马难为雄。中休颇意绝崩迸,转横更觉加铦锋。乱抛荆玉抵飞鹊,恣掷桃核随飘风。坐移向壁防碎首,急卷巾席何匆匆。上天号令岂轻出,摧残长养皆元功。阴凝阳烁鬼神著,气有至反诚则同。想兹试手鼓万物,特欲振槁昭群蒙。斋心变貌谨天戒,呜呼生意无终穷。
送江凤岐参军之塞上。明代。黎民表。 亭障东行烽堠少,幕庭因得引文儒。吹笳城上知风色,聚米军前识地图。翠钿拥回朱鬣马,金杯催劝紫驼酥。才名不用轻投笔,旧勒燕然尚在无。
麻姑一宿。元代。黄镇成。 绝谷寒声浅,阴堂翠色交。拓书摩藓石,炊黍入烟梢。瀑落投龙洞,云归养鹤巢。谁能招我隐,未用解人嘲。
江湖秋思。唐代。李嘉祐。 趋陪禁掖雁行随,迁向江潭鹤发垂。素浪遥疑八溪水,清枫忽似万年枝。嵩南春遍伤魂梦,壶口云深隔路歧。共望汉朝多霈泽,苍蝇早晚得先知。
送黄子弘归吴门。宋代。刘宰。 玉楼工就故人仙,宿草离离起暮烟。曾说项斯谁复记,尚怀中散子真贤。鼎来穷巷方今日,胜读残编已十年。西望犹能话离索,秋风来共钓鱼船。
鹦鹉杯。唐代。胡宿。 介族生螭蚌,杯形肖陇禽。曾经良匠手,见爱主人心。置在金樽侧,来从珠水浔。愿为仁者寿,再拜莫辞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