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见须教透顶门,顶门开处宝光分。照彻古今无比况,犹来佛祖是儿孙。
到头珠有水,未免线因针。
偈二十四首 其二。唐代。释守卓。 见见须教透顶门,顶门开处宝光分。照彻古今无比况,犹来佛祖是儿孙。到头珠有水,未免线因针。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投金濑。清代。王家枚。 三十不嫁养母氏,濑水之旁奇女子。不图亡命伍大夫,乞食穷途偶戾止。顾瞻雄伟本不凡,一饭周恤等閒耳。湛湛之日当午天,图报勿泄胡至是。此心如玉复如冰,一掷奋身濑木死。他日赍金欲报难,聊以明心投诸水。淮阴一饭酬千金,丈夫得志当如此。
初到惠州。宋代。唐庚。 卢橘杨梅乃尔甜,肯容迁谪到眉尖。因行采药非无得,取足看山未害廉。辨谤若为家一喙,著书不直字三缣。老师补处吾何敢,政为宗风不敢谦。
满江红 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清代。陈维崧。 曾在西泠,徐稚下、陈蕃之榻。记当日、湖山浓淡,宾徒杂沓。夜雨对眠灵隐寺,春帆竞掠雷峰塔。几何时、云水竟飘然、携瓢衲。室有妇,机声匝。塾有子,书声答。喜鸿妻操作,龙驹蹙踏。设帨九天喧管籥,称觞七郡倾壶榼。正中秋、月照浙江潮,银光合。
次韵钱逊叔见寄。宋代。吕本中。 异时文物汉庭臣,公是中朝第一人。忍使闲行犯山瘴,不令疾去扫胡尘。情怀纵老元非病,时运方隆只暂屯。顾我衰颓已无用,尚烦新语访沈沦。
陪王守游明水 其一。宋代。谢逸。 雨后山川秀满溪,洞门疑是辟尘犀。白沙翠竹溪光净,细草幽花野径迷。閒步禅林思蝶化,倦骑朝马听鸡啼。使君自得真消息,祖令须烦大士提。
垂杨 留别周仲坚。宋代。李恰。 秋风信早,有晚蝉细柳,夕阳烟杪。忽唱将离,算程燕楚关河杳。缘谁丝鬓红尘道,戍笳起、塞鸿凄草。瞬搏沙、只影天涯,剩别肠轮绕。如饮醇醪绝倒,记零露晓窗,夜凉亭沼。半载萍依,东轩风月开愁抱。年华暗换心如捣,猛枨触、襟期蓬岛。待重来、却话巴山,春漫老。
题灵泉寺更幽轩。宋代。释文珦。 寒泉发灵窦,翠霭生重冈,偶因山冈鸣,得此林僧房。高槐肃夜气,短牖熙晨光。空门了无事,岁月静中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