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扫堆头丈六身,入泥入水出家人。丈夫自有通方眼,认著珍时不是珍。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一。唐代。释守卓。 粪扫堆头丈六身,入泥入水出家人。丈夫自有通方眼,认著珍时不是珍。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金坛邓孺孝以易诠见寄赋答时舟过京口。明代。胡应麟。 垂髫梦入华阳洞,耳割乖龙兴飞动。茅家兄弟骑赤虬,握手胡生唤珍重。金坛坛上邓伯羔,谪籍何年离大茅。三山长啸俯六合,濯足瀛海霜空高。点易研朱闭蓬户,尘世浮荣瞥朝露。韦编几绝不肯休,恍惚羲文案头晤。成书寄我十万言,言言尽抉参同诠。丹霄择日待冲举,何物黄金称大还。还山高拄九节杖,一见初成讶神王。传语山中白衣相,屈指相逢大罗上。
诸用文归用子美韵为别。明代。王守仁。 一别烟云岁月深,天涯相见二毛侵。孤帆江上亲朋意,樽酒灯前故国心。冷雪晴林还作雨,鸟声幽谷自成吟。饮馀莫上峰头望,烟树迷茫思不禁。
华下。唐代。司空图。 箨冠新带步池塘,逸韵偏宜夏景长。扶起绿荷承早露,惊回白鸟入残阳。久无书去干时贵,时有僧来自故乡。不用名山访真诀,退休便是养生方。
和周吏部海门公韵 其一。明代。邹元标。 记得濒行倒玉卮,春风系缆己多时。别来几度增惆怅,只向人前说项斯。
和包原彬韵。元代。朱希晦。 旅食京华日,莺啼上苑春。鲁连惟仗义,范叔不辞贫。绝域来龙马,清时出凤麟。襟怀开霁月,谈笑接清尘。沧海三珠树,青霄五色云。酒倾香味别,诗写性情真。吴地追游好,龙山入梦频。烟花如媚客,风雨似留人。男子生何幸,朋交素有因。遥知理归棹,随处觅通津。
新秋以窗里人将老门前树欲秋为韵作小诗。宋代。陆游。 朝真方舍杖,步月始闭门。零落山花後,经旬掩绿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