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唐代。崔湜。 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寓宿大胜寺诗次韵。明代。倪谦。 清晓联镳驻宝林,禅房花雨坐来深。上卿酌酒陪高论,老衲焚香话夙心。供食频分香积饭,闻经时渡海潮音。不因修祀承朝命,此地何由共盍簪。
山中岩戏云端子。宋代。程公许。 追路归山后,开关唤客眠。那知言在耳,已作醉逃禅。急雪浓筛瓦,中宵冷透氈。清愁分不尽,惜别意凄然。
集禧斋宫雨后。宋代。刘敞。 雨馀风露似清秋,灯烛愔愔十二楼。高枕江湖时独往,卷帘河汉正西流。人间浪逐颠冥客,物外初知汗漫游。拂露却趋青阁路,蓬莱回顾五云浮。
雹。唐代。邓肃。 黑云压山山欲颓,阿香推车震不开。广寒宫中珠径雨,狂风倾下九天来。高堂砰轰倒四壁,万瓦飞空如转石。灯火青荧不敢明,世间谁有胆三尺。年来蠢动敢争豪,鳅鳝起舞狐狸嗥。一振天威百怪息,夜半云收北极高。
子规夜夜啼槠叶,远道逢春半是愁。芳草伴人还易老,
落花随水亦东流。山临睥睨恒多雨,地接潇湘畏及秋。
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唐代。李嘉祐。 子规夜夜啼槠叶,远道逢春半是愁。芳草伴人还易老,落花随水亦东流。山临睥睨恒多雨,地接潇湘畏及秋。唯羡君为周柱史,手持黄纸到沧洲。
次韵和谷熟徐仲元著作监仓之什。宋代。毕仲游。 行见东州山外山,却回河上醉春寒。新诗点检留心苦,旧事寻思觉鼻酸。上疏未能同主父,带经犹得学倪宽。只今欲作归休计,淮上田园累岁乾。
从驾幸少林寺。唐代。武则天。 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旂。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