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山川凌玉嶂,旌节下金微。
路向南庭远,书因北雁稀。乡关摇别思,风雪散戎衣。
岁尽仍为客,春还尚未归。明年征骑返,歌舞及芳菲。
早春边城怀归。唐代。崔湜。 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山川凌玉嶂,旌节下金微。路向南庭远,书因北雁稀。乡关摇别思,风雪散戎衣。岁尽仍为客,春还尚未归。明年征骑返,歌舞及芳菲。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鲁庵尊师以彝斋白描四芗命作韵语。元代。仇远。 淡墨英英妙写真,一花一叶一精神。繁香曾入庐山梦,遗佩如行湘水春。小白凝珠还胜雪,轻黄承袜不生尘。老僧嬾作浮华想,空谷犹疑见似人。
以公事同抚州吴推府宿萝山寺。明代。吴琏。 叠叠山峰远近连,公过闲借上方眠。高谈说处佛耸听,好句成时僧暗传。几院古松巢野鹤,两岐新麦秀山田。吟馀庵外还舒步,犬卧柴扃月满天。
送刘令次陆鼎仪韵。明代。萧显。 黄金台上暮云层,惆怅无媒欠一登。暂敛声光归旧洞,缘萝阴底看阳冰。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四 秋声。唐代。王翰。 客窗欹枕梦难成,风入空檐爽籁生。穿过竹间金奏响,飘来松顶翠涛惊。一声长笛吹霜急,万户清砧捣月明。不识砌蛩缘底事,向人也作不平鸣。
张仲读书吴山。明代。皇甫汸。 辍养辞南陔,驾言迈西郭。问子将何之,避喧谢羁缚。堂闾岂不怀,云林谅有托。风叩支关清,月鉴董帷薄。披帙就长明,静夜灵花落。羊亡屏意筌,猿定启心籥。幽谷闻鸟鸣,澄湖眺鱼乐。霞绮杂烟丝,桃柳互纷灼。时枉塘上篇,日积丘中作。焉得奋羽翰,因君适寥廓。
除夕得徐丈霜皋别集二册挑灯守岁选取五十馀首即题卷后 其二。唐代。全祖望。 苦节应无愧华王,鹤山老友足相当。祗愁金石心期秘,未尽江村泪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