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
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好学风犹扇,夸才俗未忘。
江山跨七泽,烟雨接三湘。蛟浦菱荷净,渔舟橘柚香。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
下车惭政美,闭阁幸时康。多谢南征术,于今尚不亡。
襄阳作。唐代。崔湜。 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好学风犹扇,夸才俗未忘。江山跨七泽,烟雨接三湘。蛟浦菱荷净,渔舟橘柚香。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下车惭政美,闭阁幸时康。多谢南征术,于今尚不亡。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绝句七首 其七。宋代。李之仪。 斋盂洗罢日方中,帘影低回破睡风。试问新浮一瓯乳,何须亲到广寒宫。
月重轮行。魏晋。陆机。 人生一时。月重轮。盛年安可持。月重轮。吉凶倚伏。百年莫我与期。临川曷悲悼。兹去不从肩。月重轮。功名不勗之。善哉。古人扬声。敷闻九服。身名流何穆。既自才难。既嘉运。亦易愆。俛仰行老。存没将何所观。志士慷慨独长叹。独长叹。
族子诒经访予芸涧,置酒示诸生。清代。李宪噩。 濩落非世用,屏迹在田园。汲汲二三子,谬推为时贤。馆之清溪侧,花发溪中妍。溪南多乔松,松下无杂喧。辄复摘章句,晨夕相穷研。孺子来何所,求我林水间。适有盈觞酒,更谋通夜欢。诗歌究夙好,探讨发古编。嗟汝贫苦居,并日乃一餐。如何慕闲逸,甘以辞冕轩。及身感沦没,宁问千载传?尚务储世资,勿效风露言。诸英幸努力,覆辙今在前。
题仙居寺壁围棋图。明代。罗洪先。 石磴连云竹树垂,洞门深闭落花时。人间几度春风老,未了仙家一局棋。
参政大资毗陵张公挽诗十首 其九。宋代。周麟之。 久玷平津馆,叨陪北海尊。轩腾期远到,刻苦记前言。稚榻恩难报,韦经业自存。孤踪初筮仕,此志与谁论。
题江贯道雨溪晚钓卷后。元代。仇远。 雨后沧波泯泯流,樵夫归去有渔舟。江郎缩地能如此,何必双溪叠嶂游。
临江仙 其一 凤台仙偶。清代。钱孟钿。 云笈早镌双籍,玉箫远度深宫。钿蝉零乱倚回风。赤霄双跨凤,留梦翠梧中。回首钧天何处,三山万里浮空。佩环声杳暮云封。碧鸡虚作畤,青鸟若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