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
落絮缘衫袖,垂条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横吹曲辞。折杨柳。唐代。崔湜。 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落絮缘衫袖,垂条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彦深弟挽词。宋代。张纲。 忆弟悬弧日,当余弱冠年。艰勤同素志,衰病各华颠。辞禄归相倚,惊魂去忽先。一樽风雨夜,那复共蝉联。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花有泪,莺无语。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良会处,知何许?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千秋岁·淡烟平楚。明代。刘基。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花有泪,莺无语。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良会处,知何许?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生查子 自题秋夜图。清代。葛秀英。 残夜碧天明,月挂梧桐井。小院寂无人,满地芭蕉影。银汉已横斜,独立衣裳冷。不忍负良宵,自煮天池茗。
寄新筠守毛维瞻大夫。宋代。赵抃。 倚庐聊见复睽乖,忆遗诗筒字字佳。为乏琼瑶酬雅意,故凭笔牍写离怀。程赊越北层云断,路入江南叠巘排。我望贻书何以报,要将风谊属吾侪。
浮邱八景 其一 紫烟楼。明代。姚光泮。 楼阁岧峣倚洞天,烟光流紫拥檐前。凭高谩觅升真路,荏苒云间有鹤翩。
怀古寄友。元代。朱希晦。 昆崙峰顶何巍哉,五城楼阙天中开。坐招洪崖驻羽盖,笑把西母倾霞杯。古今人世一大梦,英雄霸业仍堪哀。铜仙泪潸承露掌,野鸟歌上琅琊台。
摸鱼儿 闻雁。清代。周青。 正凄凄,暮秋风紧,孤鸿嘹唳飞度。征程不怕关山远,独影更谁为侣。高绝处。有几点、轻霜寒逼凌霄羽。还栖别浦。又衰草愁烟,荒芦映月,渔笛夜深语。休教住,似此北来南去,严寒避却曾否。天涯空有传书梦,惊断玉砧宵雨。应最苦。便倚遍,阑干九曲人何许。恁时听取。想弹鹊情怀,祝灯心事,都向翠眉聚。
与林止庵叶半隐分赋郡中古迹得鲁公祠右军。元代。艾性夫。 遗像犹能立懦夫,悬知生气摄萑苻。三郎阿堵知何用,只识营州阿荦奴。昏昏水气吐玄云,自是先生笔有神。不洗从来姿媚态,可怜北面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