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飘。杏花飘。争奈王孙去路遥。谁将眉黛描。
莺语娇。燕语娇。昼永闲庭锁寂寥。此时魂暗消。
长相思 寄孟端夫子。唐代。王凤娴。 桃花飘。杏花飘。争奈王孙去路遥。谁将眉黛描。莺语娇。燕语娇。昼永闲庭锁寂寥。此时魂暗消。
王凤娴,生活在明神宗万历(1573~1620)前后,字瑞卿,号文如子,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金山吕巷颜圩村寒圩)人,建宁知府王善继女。解元王献吉之姐,宜春(今属江西省)令张本嘉妻。著有《翠楼集》、《贯珠集》、《焚馀草》五卷。《焚馀草》辑入《女中七才子兰咳二集》中。 ...
王凤娴。 王凤娴,生活在明神宗万历(1573~1620)前后,字瑞卿,号文如子,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金山吕巷颜圩村寒圩)人,建宁知府王善继女。解元王献吉之姐,宜春(今属江西省)令张本嘉妻。著有《翠楼集》、《贯珠集》、《焚馀草》五卷。《焚馀草》辑入《女中七才子兰咳二集》中。
鹧鸪天(丙寅元夕)。宋代。郭应祥。 动地欢声遍十龙。元宵真赏与民同。春归莲焰参差里,人在蓬壶快乐中。乘皓月,逐和风。凉舆归去莫匆匆。班春休道无千炬,也有星球数点红。
白发二首 其一。唐代。龚诩。 斗星初转建寅标,已见春风在柳条。堪叹鬓边新白发,不随墙下雪俱消。
秋感四首 其三。南北朝。刘峻。 依旧青山几点螺,江楼红树又经过。登临尽是秋风客,一笑还逢春梦婆。大泽云烟鹰眼倦,深宵梁栋鼠牙多。归来不寐听钟漏,白露盈窗鬓欲皤。
浣溪沙 其二 草堂觅句。清代。杨芸。 记取文窗觅句迟。浅寒吹户落花时。更无人处耐寻思。旋拂香笺书艳字,漫拈红豆谱乌丝。未妨闲事早莺知。
念奴娇 长安元夕和家山农倡和原韵。清代。陈维崧。 寻常隔岁,预商量、赏玩来年元夕。燕未衔将泥便软,糁遍莲钩綦迹。满院烧红,九衢漾碧,万斛幽辉湿。东风几阵,暗吹此事成昔。今夜潋滟深杯,玲珑低唱,难把愁兵敌。误了玉梅花底约,只做凤城羁客。归路三千,春宵十五,谁递他消息。旧家何处,月华人面同白。
梁孝廉敦五公车北上辱书见辞诗以送之 其二。明代。释今无。 君家旧簪笏,似舅岂云虚。事业旧麟阁,文章新石渠。芦沟匹马外,御苑惠风纡。遥忆飞花处,何人念倚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