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誇沧海游。
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歧脩。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
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唐代。释契嵩。 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誇沧海游。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歧脩。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
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 ...
释契嵩。 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
再经蒲溪往年避地处。宋代。张嵲。 淹流既失策,贼至甘远屏。往岁忆曾游,迳路犹可省。今来冬向除,昔至夏方永。山寒竹树疏,岁阴云雾冷。破屋今已无,荒筠蔓枯颖。昔人安在哉,经过涕垂领。
又和北轩竹上甘露。宋代。韩维。 君家竹上露,点缀如明珰。垂枝乍惊重,映日复能光。聊可助清兴,安知为羡祥。应从草制暇,延咏对华觞。
残暑难当,中夜无眠,起赋此篇。近现代。陈仁德。 赤日当空照眼明,炎光如火满山城。狂尘尽染三千界,归雁才闻一二声。老去徒挥忧国泪,秋来易动思乡情。怜他残暑嚣张甚,待看乾坤气廓清。
花心动 蝴蝶。近现代。黄绮。 似是翩跹,肯来迟,眼见乱红寒食。柳院铺阴,蒲泽吹凉,初着薄裳无力。应怜芳草关心久,留一片、陌头长碧。都不见、为谁傅粉,雨零烟湿。未负朱朱白白。傍绣幕低翻,画栏轻拍。剩有花房,分供胆瓶,暖趁夕阳红入。春随诗梦香凝散,双飞去、韩郎羞涩。恨邻舍,风光一墙永隔。
雨中采石菖蒲。宋代。毛滂。 小雨蒙茸湿槿花,卧云鸡犬是谁家。老人为指青崖路,童子能寻碧玉芽。
野步晚归。宋代。陆游。 江村十日喜霜晴,草死泥乾拄杖轻。沟港浅来无鹭下,郊原暖处有牛耕。奔驰久厌儿童戏,沦落偏知世俗情。欲向书窗了残课,归来犹占夕阳明。
寄李濂兼呈何子。明代。李梦阳。 识汝尘埃际,飞腾步步高。许身元稷契,努力更风骚。暂亦游香署,终能夺锦袍。仲言应过数,万里两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