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撮檀心,春来还对东君吐。莫随春去。我欲花间住。
燕子衔泥,似向吾人诉。烦相语。九龄风度。流落今何处。
点绛唇(和鲁如晦酴醿二首)。唐代。王之道。 一撮檀心,春来还对东君吐。莫随春去。我欲花间住。燕子衔泥,似向吾人诉。烦相语。九龄风度。流落今何处。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送李伯起归河南。明代。张吉。 江雨淡霏霏,解维送君去。寒波荡人影,好丑犹可茹。铁面虽少癯,铁心无改虑。鬼神事窥阚,固己谋默助。我欲劝加餐,持赠桄榔箸。
黄土道中李员外同年留宿。明代。李东阳。 雨澹荒溪野水昏,萧条鞍马入空村。平沙问渡逢渔子,深树闻钟隔寺门。白饭青刍非旧主,细泉嘉果得名园。东曹一榻分灯意,夜下虚庭白露繁。
行铜陵道。宋代。李曾伯。 夜报风姨息,晓乘波后平。江涵一镜净,山列两眉横。依约燃犀处,分明倒蔗生。徐行戒舟子,勿使白鸥惊。
渔父。唐代。张志和。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病僧。唐代。姚合。 三年病不出,苔藓满藤鞋。倚壁看经坐,闻钟吃药斋。茶烟熏杀竹,檐雨滴穿阶。无暇频相访,秋风寂寞怀。
感事。清代。陈忠平。 道本居中正,奈何执偏颇。岂为道存亡,虚名累小我。时吾隔其岸,不欲观其火。知交几经年,怒目殊不可。未应多一言,善因种恶果。天地一漩涡,胡不安其左。
魏元履国录挽章二首 其二。宋代。吕祖谦。 群公祖疏傅,多士送阳城。短棹非前约,长亭及此行。深留移白日,共语只苍生。会续山阳赋,邻人笛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