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
画作正定看,於何是佛性。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三华岩堂。唐代。苏辙。 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画作正定看,於何是佛性。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题小山水景(二首)。元代。吴志淳。 小舟何处问通津,二月东湖柳色新。老向天涯频见画,一枝曾折送行人。
颂古四十五首 其三十。宋代。释慧远。 等闲饶舌话金襕,便与当头倒刹竿。从此天伦转无义,冷光犹自逼人寒。
一祷心香雨便晴,万家和气酿成醺。时方入到昭亭路,风已吹开叠嶂云。
话向禅中参冷淡,心于静处息纷纭。麦畦邂逅长沮语,想彻黄堂亦喜闻。
次郡太守刘朔斋秋晚谒谢朓亭小饮三首 其二。宋代。程炎子。 一祷心香雨便晴,万家和气酿成醺。时方入到昭亭路,风已吹开叠嶂云。话向禅中参冷淡,心于静处息纷纭。麦畦邂逅长沮语,想彻黄堂亦喜闻。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秋原菊。宋代。韩维。 秋风原上菊,百草同蕃滋。霜至草已死,黄花始离离。君子不独异,显晦顾有时。
江上棹歌五首 其四。元代。宋褧。 象奴晚泊卖象梳,金钱卖得相欢呼。大信有肉采石酒,何不多买犒棹夫。
春日东山正堂作。唐代。李建勋。 身闲赢得出,天气渐暄和。蜀马登山稳,南朝古寺多。早花微弄色,新酒欲生波。从此唯行乐,闲愁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