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初到与三拳,埋恨胸中结此冤。
痛恨忽消开正眼,方知吾不妄宣传。
最明寺殿悟道后赠之助道颂五首。唐代。释普宁。 老僧初到与三拳,埋恨胸中结此冤。痛恨忽消开正眼,方知吾不妄宣传。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 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
释普宁。 释普宁(?~一二七六),号兀庵,蜀(今四川成都)人。出家于蒋山,参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得法。理宗绍定、端平间,为侍者随师范自育王至径山数载。历住庆元府象山灵岩广福禅院、常州无锡南禅福圣禅寺、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端宗景炎元年卒(《佛学人名辞典》)。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寺法嗣。有《兀庵普宁禅师语录》三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附录。 释普宁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送秋叶归闽次留别韵。清代。柳亚子。 一士不得志,忧烦天地同。归心湖海壮,灵想鬼神通。樊哙犹屠狗,荆卿未化虹。送君无别物,红泪洒春风。
南归吏部一方巾,冉水东头访病人。万里孤槎浮海梦,片言九死报君身。
风从远道来应好,暑向深山避却真。从此著书应满室,草堂深闭楚江春。
夏吏部于中以谏除名访予里第予避暑山中闻而赋此。明代。邵宝。 南归吏部一方巾,冉水东头访病人。万里孤槎浮海梦,片言九死报君身。风从远道来应好,暑向深山避却真。从此著书应满室,草堂深闭楚江春。
归过惠山。清代。陆楣。 濯足寒流憩柳湾,祓除尘土上漪澜。系舟南浦经年忆,秉烛羌村后夜欢。作客久难谙世路,逢人偏苦问长安。山灵莫漫嘲逋客,留得怀中一寸丹。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唐代。岑参。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宜城谒黄叔度墓。清代。郭世嵚。 朝发丽阳驿,暮抵宜城县。风沙浩浩来,下马目犹眩。荒冢何累累,藤萝延以蔓。县令知好古,墓道表黄宪。巍巍道傍碑,洵为多士劝。顾厨与俊及,纷纷皆蒙难。林宗亦幸免,张俭恃逃窜。叔度独汪汪,不登党人传。行藏语颜回,气节振颓汉。大雅今不作,对此殊留恋。向夕道路长,愧无溪毛荐。
怀高履常。宋代。倪槐坡。 何处存吾道,行藏一草堂。贵虽人所欲,贫亦士之常。竹静鹤同住,山深兰自香。从渠笑疏懒,此兴自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