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
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
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
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
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
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
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
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
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
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
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
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襄阳怀古。唐代。苏洵。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辽辽岘山道,千载几人行。踏尽山上土,山腰为之平。道逢堕泪碣,不觉涕亦零。借问羊叔子,何异葛孔明。今人固已远,谁识前辈情。朅来万山下,潭水转相萦。水深不见底,中有杜预铭。潭水竟未涸,后世自知名。成功本无敌,好誉真儒生。自从三子亡,草中无豪英。聊登岘山首,泪与汉流倾。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寄张仲符时得乌石冈地二首 其二。宋代。裘万顷。 寸田尺地可长久,此诀刘郎却未传。他日驭风蓬岛去,谩留陈迹在山巅。
过江夜行武昌山闻黄州鼓角。宋代。苏轼。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他年一叶氵斥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菊。唐代。无可。 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催。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野香盈客袖,禁蕊泛天杯。不共春兰并,悠扬远蝶来。
赠赵宜之。金朝。秦略。 年时见君行路难,喜于长安新得官。日来见君邻妇哭,惊似蓝田寻得玉。爱官爱玉乐有涯,爱君之诗无尽期。古人骨冷不复作,主张骚雅非君谁。
虚舟斋诗为王深叔作。宋代。饶节。 人生一涉世,波澜渺无穷。凡儿似得计,兀兀自穷能。惟有盛名下,颇招众嫉攻。开关或延敌,政使臧亦凶。古人故不尔,山泉养正蒙。我非阮嗣宗,何时见阿戎。濯濯春月柳,谡谡松下风。似闻未著冠,笔力百夫雄。馀子窘不足,渠乃忌太丰。比从道人游,警悟世谛中。试观名斋意,已见应世工。圣贤在方策,制行固不同。惟有虚己游,万川同一东。此名可书绅,愿言谨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