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触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万舸膝前过,仰视绝顶皆徘徊。
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
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
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
萦回一径上险绝,却立下视惊心骸。
蜀江迤逦渐不见,沫水腾掉震百雷。
山川变化禹力尽,独有道者尝闵哀。
琢山决水通万里,奔走荆蜀如长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
游陵云寺。唐代。苏洵。 长江触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千航万舸膝前过,仰视绝顶皆徘徊。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萦回一径上险绝,却立下视惊心骸。蜀江迤逦渐不见,沫水腾掉震百雷。山川变化禹力尽,独有道者尝闵哀。琢山决水通万里,奔走荆蜀如长街。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途中。唐代。吴融。 柳弱风长在,云轻雨易休。不劳芳草色,更惹夕阳愁。万里独归去,五陵无与游。春心渐伤尽,何处有高楼。
送霸州司理翟曼。宋代。苏辙。 大梁能赋客,边郡系囚曹。官职不相称,声名终自高。试观为吏苦,应过读书劳。努力事初宦,尺丝无厌缫。
三弟回志喜 其三。明代。袁宏道。 万里将孤舫,长江与太湖。山川几尽越,文字耻为吴。见我故人否,识君高义无。士安交不薄,珍重序三都。
董侍郎。宋代。魏了翁。 紫气飞骞一马骢,当年轻下五云东。诗书意味江都相,琴鹤规模清献公。长啸驱风静秋戍,精神唤雨作年丰。列城香火知何限,蒸起祥云入颊红。
望江南 其二十二。清代。朱祖谋。 閒金粉,曹郐不成邦。拔戟异军成特起,非关词派有西江。兀傲故难双。
旸谷樵遁。明代。谢复。 东方有佳士,寅宾宅嵎夷。晨光启蒙昧,万象含清辉。间关林中鸟,时复翔高枚。忽闻丁丁声,和鸣应雄雌。归去日将夕,聊以备晨炊。富贵非吾愿,神仙不可期。陶然醉春酒,细和伐木诗。此中有真意,欲赋难为词。
园居答大司寇晓湘先生。明代。周子显。 茅斋阒寂称幽居,溪上逍遥与世疏。尽日不通门客刺,经春懒报故人书。捎帘细竹含风响,绕榻轻云过水虚。愿得此身无俗累,何妨蓑笠老樵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