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翁笔迹刘君刻,刘母坟碑老笔题。倒尽贫囊□□事,终非有所为而为。
答江右刘善庵钦道乞题母墓碑。唐代。湛若水。 泉翁笔迹刘君刻,刘母坟碑老笔题。倒尽贫囊□□事,终非有所为而为。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秋晚游普耀寺。唐代。宋之问。 薄暮曲江头,仁祠暂可留。山形无隐霁,野色遍呈秋。荷覆香泉密,藤缘宝树幽。平生厌尘事,过此忽悠悠。
送止照归古洪曲江三首 其二。元代。惟则。 銮江镇上双江洲,大船解缆荒洲头。挂帆蔽空搥鼓发,白浪卷雪风萧飕。故山三日忽到眼,恍忽天上飞骅骝。向来归兴有如此,今日送子心悠悠。
敬赋大人竹林真隐之图。宋代。章粲。 野草閒花竞赏音,萧然坐阅岁年深。当贞固日知高节,只静虚中见本心。何处乾坤无凤集,他时风雨有龙吟。向来七子皆充隐,不止山王累晋林。
清溪驿阻风适制府戴公书至兼闻西所已报捷云。明代。卢龙云。 远道愁风色,停舟问水程。冻云孤岫白,细雨一溪清。杯酒阳关意,椷书杕杜情。西征闻已捷,铙吹动军声。
又和酬子默。宋代。王庭圭。 牛渚西江夜,新声月下闻。定知终夕咏,不觉晓光分。傥有樽中酒,重论日暮云。山林正憔悴,抵掌忽逢君。
三次韵奉简太史宋先生 其三。明代。童冀。 一舸秋风下大江,归来寄傲倚南窗。平生诺重黄金百,有子才如白玉双。进善旧师羊舌赤,退耕近学鹿门庞。山田见说秋多秫,云液悬知酿满缸。
手录新诗因成十四韵寄呈业师欧先生。明代。陈子升。 伊昔操柔翰,何期逐转蓬。克家辜旧德,报国竟无功。不朽高前训,所思维古风。愁增青琐秩,赋在明光宫。几度哀时命,微吟守固穷。幸生惭散木,不觉复雕虫。秘想开丹枕,幽思放八鸿。青山尝独寤,白社向谁同。夫子步趋远,烟村花木中。吟边贫是乐,静外气弥充。今日前闻在,一言千古衷。俗情不厌拙,文字若为工。何以循三省,新篇寄一通。高秋吟望尽,搔首更书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