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初成桃李树,即看桃李渐成蹊。背山莫讶刘因僻,起舞还应听晓鸡。
访刘秋卿梅国书院 其三。唐代。湛若水。 书院初成桃李树,即看桃李渐成蹊。背山莫讶刘因僻,起舞还应听晓鸡。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溪亭春日二首借屋三间俯近郊,溪流如练绕兰。宋代。程公许。 极目青天蜀道难,无因长坂得聊骖。思乡浪费肠回九,行世何妨臂拍三。杨柳风微生百媚,棠梨书永带余酣。天涯犹赖春娱客,那得邻山寄一庵。
浣溪沙。宋代。欧阳修。 红粉佳人白玉杯。木兰船稳棹歌催。绿荷风里笑声来。细雨轻烟笼草树。斜桥曲水绕楼台。夕阳高处画屏开。
与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 其四。宋代。陈与义。 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
寄李洞秀才。唐代。齐己。 到处听时论,知君屈最深。秋风几西笑,抱玉但伤心。野水翻红藕,沧江老白禽。相思未相识,闻在蜀中吟。
沈慰文以恪斋画石壁图属题即次其所题纪游诗韵。近现代。许宝蘅。 幽境隔嚣尘,历载萦心曲。纸上忽相逢,苍翠日游瞩。矗立几寻尺,瞻拜无拘束。溟鹏失南图,辕驹久局促。缅想画中人,响风歌采绿。
桃源清玩。明代。林鸿。 桃源胜邑少风尘,吏散寻幽学隐沦。红雨乱飘仙洞晓,绿云深护诵堂春。漆园梦蝶应前兆,叶县飞凫定后身。闻说使君多逸兴,问津何必武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