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宋代。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于浒西赠别明叔三首 其二。明代。康海。 时日得君来,开豁极心目。夜坐对明月,清谈倒筐腹。方儗千日欢,讵忍后期促。饯子卓午天,徘徊日西没。眷恋勿复言,去去保馀馥。
武夷精舍十咏·隐求室。宋代。袁枢。 本是山中人,归来山中友。岂同荷蓧老,永结躬耕耦。浮云忽出岫,肤寸弥九有。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
送庾侄亲迎延平李先生家。宋代。刘学箕。 庾郎吾爱千里驹,朝莫勤苦读父书。少年绰有老成态,月旦考订评乡闾。明当别我择贤妃,结束琴剑谁挽裾。春空吹明惠风畅,烟草弄色和气舒。野桥融洩柳絮合,石岸惨怆鸣鶢鶋。乘龙有期弗获钱,数椽政葺渊明庐。旅愁冥思莫非遣,离恨挂臆难扫除。况当春晚气暄淑,着人欲醉甘体如。修程的嘱善养摄,礼毕蚤辨双轮舆。妇翁傅道世大儒,習俗再使淳古初。稔知贤舅继学家,子如从之师有馀。归来阿叔待审订,义路礼门从广居。
澧州群贤堂记并歌 其二。宋代。刘子澄。 蕙肴兮椒浆,历芳芜兮荐君堂。君不来兮予愁,渺贝宫兮谁留。高丘之人兮为君妒,聊澧浦兮消遥。
石溪二梅佳甚玩索晚归。元代。艾性夫。 山根短日堕寒影,溪上乱风吹结衣。自怜野性老尚癖,逢着梅花便不归。
喜雨寄上饶守。宋代。王洋。 东村丛祠闻伐鼓,西村巫家女儿舞。满城增笑半悲啼,唯有使君心独苦。使君日日拜土龙,尊彝净洁笾豆丰。公厨弥月不御肉,七十行老筋力弃。明明上天采民誉,先使千嶂云朣胧。知公不肯爱珠玉,非玉非珠只雨粟。如今万室动歌弦,稳何千箱满穜稑。不须袞袞谈政理,但持此事献天子。从来上瑞是丰年,会有徵书封下玺。有如不掩造物功,尽付妙手归长空。长空冥冥不可名,请公便作喜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