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北山证果寺。宋代。李昴英。 久闻北寺最清幽,因看花田遂一游。近国好山半烟雨,参天乔木几春秋。香凝永昼添柄都,风送长松爽茗瓯。此境今才逢我辈,不留诗去鹤猿羞。
寄汪育德斋 其五。明代。程通。 公馀閒步楚江滨,何日归舟为问津。千里有怀嗟远道,一官无补赖同寅。岭云关树频年别,岸草汀花几度春。料得故园桃共李,几枝烟雨映城闉。
高阳道中。清代。王宗献。 客思茫茫未有涯,又携春梦上征车。荒原落日生磷火,平野西风起白沙。吹入诗情如中酒,投来旅店似归家。沿城一带寒林影,暝色苍苍集乱鸦。
又题山寺二首 其二。宋代。陈渊。 云母烧香不见烟,夜深斋阁闭龙涎。此生暇日真难得,萧寺重来已四年。
郊外水亭小集三首。明代。袁宏道。 清歌袅袅两妖童,尼酒题诗兴转工。拾翠女来虚槛外,分蔬人立小畦中。落花扑面都如雪,密树宜亭不碍风。怪得夜来乡梦好,穿云直入武陵东。
病中秋思八首 其七。明代。唐顺之。 何年海上入妖氛,满地楼台尽一焚。刃露雪霜惊壮士,阵翻蛱蝶扫□军。星河避影宵烽逼,砧杵停声哭巷闻。野老无能效筹策,空弹长铗对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