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昼寂寂,樵语声屑屑。一径入青蔼,竹木夏秀洁。
有僧赤脚眠,长啸天地裂。见我掇衣起,坦腹笑咥咥。
任真无盖藏,布怀不曲折。摘茗煮鲜泉,豆芋楚楚设。
充然可供客,足已了不缺。引我看泉石,发兴皆奇绝。
挥手别之去,中心自怡悦。
黄龙庵访超然上人。唐代。高攀龙。 山深昼寂寂,樵语声屑屑。一径入青蔼,竹木夏秀洁。有僧赤脚眠,长啸天地裂。见我掇衣起,坦腹笑咥咥。任真无盖藏,布怀不曲折。摘茗煮鲜泉,豆芋楚楚设。充然可供客,足已了不缺。引我看泉石,发兴皆奇绝。挥手别之去,中心自怡悦。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
高攀龙。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残春咏怀,赠杨慕巢侍郎。唐代。白居易。 位逾三品日,年过六旬时。不道官班下,其如筋力衰。犹怜好风景,转重旧亲知。少壮难重得,欢娱且强为。兴来池上酌,醉出袖中诗。静话开襟久,闲吟放醆迟。落花无限雪,残鬓几多丝。莫说伤心事,春翁易酒悲。
题芦花散人小像。元代。邾经。 朔云化石忽五彩,石也能言泣真宰。玉堂调笑辞金鱼,月冷西湖醉魂在。风流忆尔承平时,接䍦倒著驴倒骑。仙游何处惊堕影,秋空冥冥如见之。黄鹤飞鸣杳无迹,西风满地芦花白。玉龙吹断不可招,空掩画图三叹息。
金丹诗四十八首。宋代。张继先。 忍辱多多日苦辛,闭门又被鬼偷精。不知牢锁丹田固,争奈魂狂紫府倾。阳气旋衰难保寿,阴邪浸长易消兵。劝君火急寻师去,莫为冤魔破道情。
遣诸子行后二首 其一。明代。释函可。 几年无复听乡音,一听乡音泪更深。收拾乡音担去尽,不教细碎动予心。
雪夜宿楞伽寺 其一。明代。文徵明。 朝泛石湖雪,暮宿楞伽云。山空夜寒重,对酒不能醺。三更山月高,起视皓无垠。水天相映射,气色凌氤氲。增辉岩壑姿,灭没鸥鹭群。亦知光景殊,照灼难为分。有如开玉府,圭璧罗缤纷。时于万木末,瞥见飘佩雰。山僧事茗设,扫积供殷勤。勌来支石鼎,自束松枝焚。龛灯落残烬,宝垆断馀熏。还怜江梅色,玉瘦冰肌皲。
城南楼。元代。惟则。 城南树尾花风晴,城南树下渔舟行。隔溪竹屋数家酒,矮篱路转人纵横。仙山石洞在眼底,塔竿倒影沧波明。相期待渡日已晚,坐看平野青烟生。
和邻几持国景德寺纳凉。宋代。刘敞。 四时急相乘,五月大火中。天地为炽炉,万物皆沸铜。吁嗟望云汉,长啸怀清风。覆载虽高厚,局蹐似不容。蚩蚩道旁子,奔走劳厥躬。外以尘土伤,内为利害攻。狂酲无由濯,势与群物终。安知逍遥游,采真得所从。宝宇豁高严,剧谈叩真空。虚白从中来,清凉脱樊笼。惜哉但独乐,不与斯人同。作诗寄妙赏,藐若凌青穹。依隐或玩世,诡时在不逢。三复金玉音,旷然已发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