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当相与守危关,自古忠臣铁作肝。非敢偷生忘故友,且须忍死报平安。
干戈荏苒情何极?礼乐隆平运未残。揽辔澄清当努力,诚心北望思漫漫。
次颜子中都事韵。唐代。刘鹗。 犹当相与守危关,自古忠臣铁作肝。非敢偷生忘故友,且须忍死报平安。干戈荏苒情何极?礼乐隆平运未残。揽辔澄清当努力,诚心北望思漫漫。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方景贤回闻吴中水涝甚戏效方子清侬言。元代。吴莱。 客来自吴土,示我吴侬言。吴侬岁苦水,谓是太湖翻。太湖四万顷,三江下流泄。疏瀹久无人,
送彭廷化归云阳。明代。尹台。 三月柳花飞禁城,楚南游子别燕京。江湖气暖鱼龙动,郊泽春多云雾生。五岳奇探虚夙志,三湘长望渺孤程。因君浩思横天末,安得吾帆并汝征。
寄无际老禅。元代。朱希晦。 万事不挂服,把茅还盖头。林深从鹿卧,海阔任鸥浮。圆泽三生契,曹溪一宿留。我牵尘业在,衰白总成休。
澄心堂歌。清代。诸可宝。 青华镂笔红丝砚,澄心堂纸白于练。宫中保仪女掌书,江山如笑排鸾燕。姊妹承恩侍李皇,提鞋刬袜事荒唐。通天一帖题昭后,初月双趺创窅娘。烧槽琵琶暖玉柱,君王小令歌行路。别翻曲子念家山,弹绝冰弦愁日暮。瓦官阁下黄花波,啼鸟声声帝奈何。最笑仓皇辞庙日,听来犹有教坊歌。君不见官家恨不作词史,金粉南朝悉如此。
淑浦山夜泊。明代。王守仁。 淑浦山边泊,云间见驿楼。滩声回远树,崖影落中流。柳放新年绿,人归隔岁舟。客途时极目,天北暮阴愁。
东风不住。几阵黄梅雨。风外晓莺声,怨飘零、花残春暮。鸳鸯散后,供了十年愁,怀旧事,想前欢,忍记丁宁语。
尘昏青镜,休照孤鸾舞。烟锁凤楼空,问吹箫、人今何处。小窗惊梦,携手似平生,阳台路。行云去。目断山无数。
蓦山溪。宋代。朱敦儒。 东风不住。几阵黄梅雨。风外晓莺声,怨飘零、花残春暮。鸳鸯散后,供了十年愁,怀旧事,想前欢,忍记丁宁语。尘昏青镜,休照孤鸾舞。烟锁凤楼空,问吹箫、人今何处。小窗惊梦,携手似平生,阳台路。行云去。目断山无数。
寄义屿黄甥。明代。郭廑。 沙头孤鹤立,吾命一丝牵。伏枕仍春夏,寻方废简编。猗兰山谷月,老树渭阳天。伯也如相问,频过话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