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镇名藩压海滨,岂期四海涨烟尘?丹心激烈宁辞老?玉斧驱驰不为贫。
此际出师宜有表,向来馈饷岂无人?勿容耿邓专前美,好遣皇家识汉臣。
分司北道留别监宪五首 其二。唐代。刘鹗。 巨镇名藩压海滨,岂期四海涨烟尘?丹心激烈宁辞老?玉斧驱驰不为贫。此际出师宜有表,向来馈饷岂无人?勿容耿邓专前美,好遣皇家识汉臣。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华清宫。唐代。张继。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山中漫述用韵。明代。邵宝。 千帆竟日南还北,堂在危厓坐不扃。玉枕为谁增地价,松醪从此失天刑。蒸蒸漫指云为雨,落落虚传石是星。使者采诗还自赋,清风应许到彤庭。
二虫叹。明代。郑鹏。 蛛丝网飞虫,日日足充饱。蚕丝济民生,一身不自保。事功大异报反施,果物自为天梏之。小人生全君子殪,若比二虫无乃似此理。欲诘嗟,无由起。拍阑干,双泪流。
和定国湖上 其四。宋代。刘跂。 酤酒添庖趁晚饥,冷淘堆椀照银丝。羹芹有意无由献,此味君王恐未知。
人日进呈三首 其一。清代。郑孝胥。 竖子乱中原,适为英雄资。英雄何足道,贤圣难同时。皇清昔御宇,汤武其庶几。三王家天下,家法孰逮斯?战战以兢兢,十朝迄今玆。辛亥纲纪绝,大臣为奸欺。伤哉亿兆人,投畀虎与貔。剥极行当复,天道奚所疑。
贫遣 其二。明代。王彦泓。 纵未能狂已胜痴,与僧闲说与儿嬉。牵萝岂有珠堪卖,折桂仍无玉可炊。千载孰知回择菜,三年无复妇蒸藜。秋来始拟今宵醉,远客还书有一鸱。
送程给事知越州。宋代。晏知止。 遍历侯藩治绩高,瀛洲琐闼人思褒。麟符又入千岩境,鹢舰不乘八月涛。田赖鉴湖赏岁美,客游梅市有人豪。从来梦锦耽佳句,应接江山岂惮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