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和气颇薰蒸,共说今年可太平。满眼干戈谁击贼?绕街箫鼓强题灯。
常悲尘世阴晴半,须信人生苦乐并。老去不为儿女态,引杯看剑起呼鹰。
新春记实二首 其一。唐代。刘鹗。 新春和气颇薰蒸,共说今年可太平。满眼干戈谁击贼?绕街箫鼓强题灯。常悲尘世阴晴半,须信人生苦乐并。老去不为儿女态,引杯看剑起呼鹰。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南行感怀四十首 其六。明代。区大相。 悠悠去何事,独夜少为欢。索索风枝劲,凄凄露草漙。思来无一可,愁至有千端。夕寝不遑寐,时危敢自安。
黄云歌。清代。陈寅。 黄云惨惨日不旿,回风卷地沙乱舞。是谁怨气激为惊涛声沸天,中有十万八千兵民鬼声苦。舟人告余云是新战场,停舟欲睹不忍睹。我闻去年此地生妖氛,登岸茫茫询田父。田父涕泣为余言,吾乡本是繁华土。鳞镶栉比十余里,水陆交冲纳商贾。百年涵煦荷国庥,自幼不闻喧战鼓。去年妖星落山左,一方如遇白额虎。闻风早避脱罗网,踉跄不及身被虏。天兵迅捷如雷霆,摧枯折朽遂立剖。昆冈玉石同时焚,血肉纷纭那堪数。僵尸相属流水红,百里而外犹臭腐。岸上白骨堆如山,往往野犬相搏取。豺狼已尽狡兔死,逋逃稍稍望衡宇。行人归来失旧庐,居者失业富者窭。金堂珠箔沈灰烬,碧槛丹楹乱罂甒。夜来四野飞青磷,飘飘忽忽散复聚。亢戾之气薰苍穹,自冬徂夏天无雨。陌陇枯槁麦不秋,饮食同以供三釜。四父田父尔勿忧,庙谟日夜廑编户。大臣承旨加恩施,不惜帑金用安抚。伫看匝地黄云开,甘霖叠沛若膏乳。天今福汝善良民,彧彧与与实仓庾。
巨野。宋代。陈师道。 馀力唐虞后,沉人海岱西。不应容桀黠,宁复有青齐。灯火鱼成市,帆樯藕带泥。十年尘雾底,瞥眼怪凫鹥。
怨歌行。唐代。吴少微。 城南有怨妇,含情傍芳丛。自谓二八时,歌舞入汉宫。皇恩数流眄,承幸玉堂中。绿柏黄花催夜酒,锦衣罗袂逐春风。建章西宫焕若神,燕赵美女三千人。君王厌德不忘新,况群艳冶纷来陈。是时别君不再见,三十三春长信殿。长信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闲。绮窗虫网氛尘色,文轩莺对桃李颜。天王贵宫不贮老,浩然含泪今来还。自怜春色转晚暮,试逐佳游芳草路。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有逸句)归来谁为夫,请谢西家妇,莫辞先醉解罗襦。
初闻思归鸟忆昨寄崔伯易朱元弼。宋代。王令。 去年春日花盛开,尝有鸟啼归去来。余诗告尔东海志,子笑属我南山杯。将睎遐综蹈高轶,就拔去迹离俗埋。同时游者最谁上,朱子峭握凌春材。门关午景卧正懒,过我呼号如春雷。邻惊偷窥妇女怪,婢骇奔走儿童咍。门开纳坐听论列,笑口侈哆倾胞怀。寒葅半菽要同饭,齑将叫乞喧邻隈。僧从南浮云异角,尉解西去遗亭台。心争夸漫诘蜒蜿,日乐虚豁留崔嵬。柳梢黪黪坌晴絮,杏萼烁烁翻遗埃。春湖平信照空碧,淮帆晓上搀天桅。西归颇厄穷饿久,南泛未免丐乞哀。朅来随人事卑折,忽自顾影惭低摧。平时客坐不敢语,苟以唯诺偿嫌猜。胸中纠结浩千万,到口不吐如横枚。比来颇自拨俗碍,日傍竹树良徘徊。昏昏万事置不省,知已疏懒心难裁。一闻春风动啼鸟,猛若重睡忽唤回。咨嗟岁月急若矢,叹息无地安蒿莱。比于见人日加懒,行恐合俗老益乖。不佑飘浮寄兹世,竟亦何计收形骸。春林沾沾风日好,飞止自便宜尔谐。何为犹尚归不得,世间万事真悠哉。
圆明洞次谦之韵。明代。王守仁。 群山走波浪,出没龙蛇脊。岩栖寄盘涡,沉沦遂成癖。我来汲东溟,烂煮南山石。千年熟一炊,欲饷岩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