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濯足折黥布,供帐俄惊王者同。豪杰尚须如此待,况今不过小夫雄。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六。唐代。刘鹗。 曾闻濯足折黥布,供帐俄惊王者同。豪杰尚须如此待,况今不过小夫雄。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寄大人二首 其一。宋代。朱淑真。 去家千里外,飘泊苦为心。诗诵南陔句,琴歌陟岵音。承颜故国远,举目白云深。欲识归宁意,三年数岁阴。
赠别刘近之四首 其四。明代。陈吾德。 违荣十二载,梦寐见芝山。下有素心人,华发映朱颜。密修不愧影,独行无改辕。伊余昔承乏,一榻常昼悬。南州称高士,而我非陈蕃。高深悟太极,短浅窥半班。春风吹岭表,桃李复何言。
题龚翠岩中山出游图。元代。陈方。 楚龚胸中墨如水,零落江南发垂耳。文章汗马两无功,痛哭乾坤遽如此。恨翁不到天子傍,阴风飒飒无辉光。翁也有笔同干将,貌取群怪驱不祥。是心颇与馗相似,故遣麾斥如翁意。不然毕状吾将憎,区区白日胡为至?嗟哉咸淳人不识,夜夜宫中吹玉笛!
代董华卿以葺庐无力告于亲旧间 其一。宋代。曾丰。 败屋犹馀茅不多,其如凌雨震风何。破谁一部悭贪相,还我数间安乐窝。
汪舟次先生临晋唐诸帖卷 其二。清代。陈元鼎。 能于擪拓贯毫芒,煜煜千镫共一光。想见临池得意处,金壶浓泛墨花香。
次韵周守二首 其二。宋代。张嵲。 秋色际遥海,乘高伤远眸。风尘方未艾,身世岂胜愁。黄菊已过晚,浊醪徒满瓯。何时奉松□,一醉碧溪头。
踏春词偕云客孝先韬仲作 其七。明代。王彦泓。 风日薰南浦,魂消瑟瑟波。被留青翰宿,香待博山过。幽意春前积,佳游水上多。从来悲喜并,牛女在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