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二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二朗读

弯头又益湖南贼,近郭时时虏掠人。足食足兵无早计,明年此际恐无人。

刘鹗简介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朗读

古诗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二相关作品

指点移舟着柳堤,美人相顾复相携。

上桥更觉秋香重,共在西陵小苑西。

田里熙熙便是春,追游何必艳阳辰。打门吏少花村静,听雨高眠亦可人。

秋豫凝仙览,宸游转翠华。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闭门无事坐成晚,正是冬深欲雪天。乐趣恒妨儿辈觉,酒怀时愧古人贤。

纸窗镫火团圞夜,茅屋松杉八九椽。往事凄凉堪忆否,寒江短景望归船。

家在西湖合涧桥,短篱围得数椽茅。

归来颇费支撑力,羞见春风燕子巢。

县街长五里,当路卧耕牛。

民户时常闭,官征琐屑收。

缓辔踰双剑,行行蹑石棱。作千寻壁垒,为万祀依凭。

道德虽无取,江山粗可矜。回看城阙路,云叠树层层。

闷红颦翠,惜流年、忍对艳阳时节。白玉楼成人去后,两地音尘都绝。鸾鉴分飞,梦云零乱,欢意今衰飒。墨痕红淡,忆曾题遍红叶。

须信后约难凭,臂啮鬟剪,也只成虚说。满眼凄凉无限事,付与丁香愁结。欲语情酸,临岐步懒,怅望兰舟发。出门谁伴,泪昏一片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