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有黄花,送君千里还。鸿来燕又去,离别惜容颜。
流水通归梦,行云失故关。江风正摇落,宋玉莫登山。
送司空文明归江上旧居。唐代。李端。 野菊有黄花,送君千里还。鸿来燕又去,离别惜容颜。流水通归梦,行云失故关。江风正摇落,宋玉莫登山。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忆旧游 过水西庄遗迹,追怀查湾。近现代。郭则沄。 认明漪夹镜,密翠通帷,中卧修虹。竹外朱楼近,早歌残世换,镫月悤悤。错教白头词侣,来蹑水云踪。算隐几摊经,钩帘赌曲,犹是家风。低徊旧游处,又酒舫花沈,屧径苔封。一例风流歇,更茆堂迟就,输与卢鸿。梦边故湾何许,春泪野棠红。待招鹤归时,蓬山路隔应万重。
挽裴德游府君。元代。吾丘衍。 萧飒西风绿野秋,琅玕摧折凤雏愁。卧龙未必壶中醉,飞梦终为海上游。白发每逢师柱史,青门何处觅秦侯。岂知目断烟霞客,欲问卢敖竟莫留。
送谊上人归城。宋代。丘葵。 恰是闻师到,持筇又欲归。去云黏木屐,飘叶泊禅衣。不敢生离思,应愁损道机。故人如见问,为说志渔机。
过唐正叔郊居漫题索和。明代。程嘉燧。 小塘潮落碧氤氲,画舫青丝系绿筠。野老襟期同夜雨,故人诗态似春云。忘形饮痛披衣惯,捉鼻歌轻拥被闻。如此风流俱合写,不吟举白便浮君。
美人如月。乍见掩暮云,更增妍绝。算应无恨,安用阴晴圆缺。娇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懒,未语先咽。数日不来,落尽一庭红叶。
今朝置酒强起,问为谁减动,一分香雪。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却低眉、惨然不答。唱金缕、一声怨切。堪折便折。且惜取、少年花发。
三部乐(情景)。宋代。苏轼。 美人如月。乍见掩暮云,更增妍绝。算应无恨,安用阴晴圆缺。娇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懒,未语先咽。数日不来,落尽一庭红叶。今朝置酒强起,问为谁减动,一分香雪。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却低眉、惨然不答。唱金缕、一声怨切。堪折便折。且惜取、少年花发。
詶留守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寄。唐代。刘禹锡。 晓月映宫树,秋光起天津。凉风稍动叶,宿露未生尘。星气尚芳丽,旷望感心神。挥毫成逸韵,开閤迟来宾。摆去将相印,渐为逍遥身。如招后房宴,却要白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