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将民社同儿戏,不蓄干戈不蓄兵。军马不来无别策,只催百姓急脩城。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 其十五。唐代。刘鹗。 直将民社同儿戏,不蓄干戈不蓄兵。军马不来无别策,只催百姓急脩城。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独漉篇。明代。李梦阳。 独漉独漉,弃田求屋。其屋虽大,其人则饿。小人在旁,譬如蜂蝎。恩之虽勤,莽之则螫。葳葳艳阳,桃李吐英。未曾结实,谁辨苦蜜。锦绣围厕,过者掩口。珠玉委途,奚异尘土。临渊趣轮,临壑振绥。人孰不闻,亦孰不知。綦絇之美,不以为缬。身尊道高,名为隽杰。
沈孺休感曹生仲行高谊乞余诗以报得五言二章与之 其二。明代。王世贞。 贫士易为德,穷途难报恩。将予片言赠,拟作千金论。逐客惊新诏,归人怯故园。唯应五噫客,偃蹇伯通门。
箱根重晤任公。清代。夏曾佑。 自从多难相离后,握手犹疑各梦魂。风雨沉沉灯火暗,杯盘草草语言温。十年旧事归青史,一卧沧江剩酒痕。扶醉登楼西望久,白云何日出山村。
梦鹤。明代。沈周。 听鹤仙人骑鹤去,后人思鹤已冥冥。九皋音响尚在梦,百世子孙还姓丁。露枕触心秋欲警,月轩滋泪夜初醒。周公谁谓吾不复,瘦影依稀风满庭。
何参政挽歌。宋代。叶适。 退食勤稽古,当朝动引经。人心喜偏侧,国脉要匀亭。二府早闻政,三孤晚告灵。羔裘惜光彩,不肯到头厅。
古意。宋代。鱼潜。 青青陵上柏,落落劲不摧。人生百年内,朝夕变所怀。斗酒命同好,万里不顾回。闻有昌国君,谈笑黄金台。柔言更长跪,信是富贵媒。但恐气习移,古今不同才。寄言去国者,岁晚有馀哀。权衡岂公平,天驷但伏枥。东井不救渴,仓库何时实。元工青白假,名器甚可惜。如何万万古,不行督责术。
同冯光禄登慈仁寺阁。明代。何景明。 今度慈仁寺阁游,翠烟冬日抱重楼。冥冥绣栱盘空界,袅袅丹梯接帝州。立傍星辰天北极,坐看云雾海东流。也知光禄高情兴,自合题诗在上头。
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宋代。欧阳修。 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何异鱣鲂争尺水,巨鱼先已化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