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日二升,千间夜六尺。所用能几何?何苦悴心力。
牙筹与鞭算,役役夜继日。百年俱苍苔,徒资后人惜。
拟古七首 其一。唐代。刘鹗。 万顷日二升,千间夜六尺。所用能几何?何苦悴心力。牙筹与鞭算,役役夜继日。百年俱苍苔,徒资后人惜。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杂感五首以不爱入州府为韵。宋代。陆游。 鷽鸠抢榆枋,枯鱼过河泣;鹏鲲九万里,此岂汝所及。丈夫志古人,绝世而独立,远游马蹄穿,高卧剑锋涩。其初所抱负,固自高嶪岌,安能与儿曹,俛首就维絷?君看折腰趋,孰若举手揖?芝老尚可餐,修门戒轻人。
虞丞相挽词三首。宋代。杨万里。 保奭方为左,希文自请西。不劳三尺剑,已办一丸泥。已矣归黄壤,伤哉梦白鸡。清风谁作诵,何石不天齐?
哭薛子舒二首 其二。宋代。刘克庄。 忍死教磨墨,留书诀父兄。读来堪下泪,寄去怕伤情。墓要师为志,诗于世有名。夜阑秋枕上,犹梦共山行。
夜泊辰溪次韵。明代。王缜。 溪洞花城笑语同,晚凉一曲奏薰风。欲安金楚弦歌里,尽遣三苗彀率中。自古济川凭击楫,几人纳约显孤忠。忧时怀抱知无奈,常拚清樽漫写红。
冒宗起招同王芳洲朱章华小集皆戊辰同人。明代。郭之奇。 东南多胜友,如斯复几人。岂惟才力壮,能令气声亲。披襟明宿昔,怀抱各清新。我观时世客,惟思要路津。世道多荆棘,时心满甲鳞。何如一樽酒,淘洗令其醇。以兹咸叹息,当杯莫逡巡。且勿谦新贵,亦无骄贱贫。但作平等意,醒醉总相匀。糟酾共餔歠,此情亦未真。情钟在我辈,心同是一身。与尔成三益,何妨有四邻。
遥寿吴静腑先生 其一。明代。薛始亨。 四载甘棠蔽海隅,挂冠端为忆莼鲈。天生一石刘伶酒,帝乞千秋贺鉴湖。绛帐谁留堂后宴,斑衣共羡府中趋。钱塘夜夜悬明月,桂树仙人本姓吴。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宋代。周邦彦。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