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金萼匀香雪。柳眼低相结。东风吹遍上阳春。肠断满城箫鼓、说升平。
笙歌散后游人去。微润天街雨。酒怀幽思两谁同。消受玉楼人起、五更钟。
虞美人。唐代。陈方恪。 梅花金萼匀香雪。柳眼低相结。东风吹遍上阳春。肠断满城箫鼓、说升平。笙歌散后游人去。微润天街雨。酒怀幽思两谁同。消受玉楼人起、五更钟。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微雨与友游顾山。近现代。顾敏燕。 今生难改湖山爱,微雨何妨步履轻。转眼眸凝皆是绿,俯身花嗅未知名。
赠沈雷阳。元代。方回。 乃翁辛苦注周易,曾梦神人谈太极。清泉煮蔬啖粝饭,醯盐酱姜俱不食。迎霜猎猎纭袍青,映日萧萧颔须白。自云今代王辅嗣,憔悴形容人不识。有子有子狂非狂,其名复亨字雷阳。十五早学张道陵,二十已成费长房。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齐暮衡湘。信奇喜异世不少,指空说无饶衣粮。读古人书识道理,定复在陈饥欲死。不如沈家跨灶郎,恍兮惚兮行怪诡。村惊郭骇争赠诗,我亦徇俗书此纸。万事宜假不宜真,往往神仙亦如此。
观音图。宋代。章甫。 十千世界十方身,水月莲花不点尘。慧眼通天开觉路,婆心入海渡迷津。头头是道谁闻见,滴滴归源證果因。色即是空空是色,一枝杨柳万年春。
游西峰示四子。明代。何景明。 今我不乐游西峰,喜有四子来相从。日长古寺风景静,蜀葵始青榴始红。彭生旧时同游者,每遇游山先跨马。徐生爱山欲留宿,朝见青山独开目。自云邑城尽原野,颇恨无家傍林谷。陈阮二牛皆少年,陈生家亦近此山。阮生志不在山水,骑马欲行乃复还。吁嗟汝辈各努力,此身会见生羽翼。乘风高举或远游,安得久为山人留。他时倘愿骑黄鹄,随我江边伴白鸥。
临行至贡院观桂赠致约。宋代。王十朋。 窃禄清源愧不才,贡闱临去尚徘徊。青青万本新移桂,尽是梅仙手为栽。
送林一中福建佥宪。明代。张弼。 握手与君别,此情难具陈。空庭花落后,高树鸟啼频。白简持三尺,清风扇八闽。新题如有便,为我洗京尘。
陈醴源泉夫子过访旋溪书屋喜赋。明代。张琚。 榕阴深处一堂开,日倚栏干望几回。旧雨不逢排闼至,先生今为看花来。碧桃红杏飘书带,水色山光入酒杯。听得成连琴数曲,仙风引我到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