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七夕,人间天上,玉沾金风几度。当时佳约等閒看,赚老去、风怀无数。
尊前擪笛,花间索句,迷却采莲归路。银河倒映旧针楼,怅盼断、帘栊朝暮。
鹊桥仙 七夕。用秦少游韵联句。唐代。陈方恪。 星期七夕,人间天上,玉沾金风几度。当时佳约等閒看,赚老去、风怀无数。尊前擪笛,花间索句,迷却采莲归路。银河倒映旧针楼,怅盼断、帘栊朝暮。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闻警 其一。明代。王世贞。 羽檄中原旧,戈船下濑新。梦牵兵后信,心死战馀人。缓急俱时见,安危况老亲。飞扬诸侠少,或恐爱风尘。
题画三首 其一。明代。王钝。 水色山光别样天,人家篱落小溪边。无由携杖寻春去,漫著衰翁忆辋川。
菩萨蛮·相逢欲话相思苦。宋代。晏几道。 相逢欲话相思苦,浅情肯信相思否。还恐漫相思,浅情人不知。忆曾携手处,月满窗前路。长到月来时,不眠犹待伊。
送戴肃知县赴建安。明代。杨荣。 佐政临花县,哦松早著声。勤劳书宦迹,迁擢被恩荣。客路三关去,郎星五夜明。山城思茂宰,黎庶定相迎。
赠休宁令便道省觐。明代。黄廷用。 倚门新白发,原是柏舟心。芳草阶前色,青鸾□下音。承家看结绶,作邑试鸣琴。即此为欢际,□池何处寻。
十月初五日自白门之丹阳宿于驿亭中是夕风雪大作。宋代。张侃。 辗转耿不寐,青灯遥夜阑。关河千里远,风雪一窗寒。旅食腰围减,征鞍髀肉酸。想知双鹤发,朝夕望平安。
秋月乘兴游松江至垂虹亭登长桥夜泊南岸旦游。唐代。朱长文。 江裹鲈肥味不膻,江头酒美滑如泉。长桥为席云为幕,祗欠洪崖笑拍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