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音呜咽大江前,缩地劳劳问岁年。
一片匡庐挥不去,来扶残梦卧云烟。
发九江车行望庐山。唐代。陈三立。 车音呜咽大江前,缩地劳劳问岁年。一片匡庐挥不去,来扶残梦卧云烟。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挽陈翼所总戎邑人 其二。明代。尹守衡。 曾歼关白入朝鲜,已斩杨酋定蜀川。猿臂昔尝称上将,龙头今尚见长天。皇穹自长妖氛恶,国运仍多杀气缠。遂使英雄尽尘士,又闻烽火照甘泉。
王东卿惠墨戏副之以诗因次韵谢之。宋代。蔡戡。 玉篸罗带故依然,吏部文章二百年。画笔诗篇两奇绝,正须妙手写龙渊。
示韦中实六首 其四。宋代。张侃。 向来未服役,君室日清閒。侵晓披衣见,中宵曳杖还。溪梅粲玉萼,几度开笑颜。迩来君累重,旬月旅长安。葛屦蹋尘沙,春在湖山间。忙里买小艇,何妨卧看山。
薛景石兄弟问诗于徐道晖请使行质以子钱畀之。宋代。叶适。 弹丸旧是吟边物,珠走钱流义自通。认得徐家生活句,新来栏典讳诗穷。
制观梅服 其二。明代。伍瑞隆。 从来喘月度年华,六月羊裘上钓槎。独此不须多送暖,欲令清冷象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