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剧君能佚,居闲我更慵。自惟降藻丽,不解断舂容。
寡和知高唱,深情见古风。静吟梁甫意,真似卧隆中。
子直示以新诗一轴偶为四韵奉谢。唐代。程颢。 治剧君能佚,居闲我更慵。自惟降藻丽,不解断舂容。寡和知高唱,深情见古风。静吟梁甫意,真似卧隆中。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哭王履吉。明代。郑鹏。 梦里西川路,分明旧石湖。鸰原声正急,慈竹泪同枯。川岳还灵气,风云负壮图。一杯浇宿草,何日到东吴。
台城路 送女兄归平洛。清代。谈印梅。 一行雁影分飞骤,匆匆又催归棹。画里看山,溪边得句,此去秋光应好。离多会少。将怨雨愁云,做成怀抱。小住为佳,北堂双鬓已垂老。刀环归计尚杳。对花开姊妹,离梦频绕。集号联珠,诗工咏絮,料理浮名须早。牵衣未了。但泪湿罗襟,我心如捣。蓦地回头,夕阳迷古道。
意园。清代。苏镜潭。 三月意园春,都作可怜色。连宵风雨蛮,护花不得力。愁鹃日夕啼,落花坚拒客。花拒客勿来,园丁坐叹息。
沐五华送鸡㙡。明代。杨慎。 海上天风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翁住近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
鹧鸪天 辛亥九秋吴门赁庑养疴有作。清代。陈去病。 朱鸟窗开夕照红。华堂欢宴又从容。灯明滴绿欣还在,雾鬓云鬟恨未逢。花灿烂,月玲珑。灵犀一点几曾通。瑶池旧会何须说,路隔屏山一万重。
婢仆诗。唐代。李昌符。 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忧。推道那家娘子卧,且留教住待梳头。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无事莫教频入库,一名闲物要些些。
故园避暑,爱繁阴翳日,流霞供酌。竹影筛金泉漱玉,红映薇花帘箔。素质生风,香肌无汗,绣扇长闲却。双鸾栖处,绿筠时下风箨。
吹断舞影歌声,阳台人去,有当年池阁。佩结兰英凝念久,言语精神依约。燕别雕梁,鸿归紫塞,音信凭谁托。争知好景,为君长是萧索。
念奴娇(夏日避暑)。宋代。仲殊。 故园避暑,爱繁阴翳日,流霞供酌。竹影筛金泉漱玉,红映薇花帘箔。素质生风,香肌无汗,绣扇长闲却。双鸾栖处,绿筠时下风箨。吹断舞影歌声,阳台人去,有当年池阁。佩结兰英凝念久,言语精神依约。燕别雕梁,鸿归紫塞,音信凭谁托。争知好景,为君长是萧索。
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宋代。蔡襄。 重器推隆栋,驰光逐逝川。人应骑尾宿,岁亦在辰年。文思精天下,忠谋尽帝前。唯无丰室累,清白是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