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酌酒公能乐,饭糗羹藜我自贫。若语至诚无内外,却应分别更迷真。
酬韩持国资政湖上独酌见赠。唐代。程颢。 对花酌酒公能乐,饭糗羹藜我自贫。若语至诚无内外,却应分别更迷真。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江馆。宋代。张掞。 黄叶孤村径路遥,时来幽客伴萧条。一帘林影云生树,满屋江声雨送潮。衲子说因征往世,邻翁触事话前朝。此乡喜得离喧杂,自分从渔更学樵。
雨夜。宋代。陆游。 一雨遂通夕,安眠失百忧。窗扉淡欲晓,枕簟凛生秋。画烛争棋道,金尊数酒筹。依然锦城梦,忘却在南州。
病中文父过访兼携近作见示二首 其一。明代。胡应麟。 岂谓伊人至,能令倦客狂。千秋谁陆谢,一径且求羊。夜色青藜短,秋声白苧长。朝来还奏赋,不拟步长杨。
鱼藻。两汉。佚名。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和丁仲谦。元代。曹伯启。 皎皎襟怀灿日晖,生平蕴藉定谁知。断蓬转地三千里,老柏参天四十围。恋阙久思羊舌谏,待时还作虎头痴。人间鼷鼠虽无用,乘兴宜教弩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