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轩唯有好溪山,卒岁无人共往还。闲看白云生翠碧,静闻清磬落潺湲。
声将声入分犹易,空以空藏见即难。此个不能收拾得,任随流水落人间。
山居三首 其三。唐代。释守卓。 当轩唯有好溪山,卒岁无人共往还。闲看白云生翠碧,静闻清磬落潺湲。声将声入分犹易,空以空藏见即难。此个不能收拾得,任随流水落人间。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鼎湖。明代。侯让。 鼎湖龙去不知秋,湖水依然入海流。仙杖凌虚嗟帝远,鸟号堕地是谁收。天空鸥鹭联翩起,波暖鼋鼍赑屃浮。西望崆峒重回首,白云千里去悠悠。
病起闲步。宋代。陈造。 瞑绿园亭小雨晴,病翁双眼为谁明。柳如张绪不殊昔,竹与子猷相对清。门下鸟乌无客到,壁栖蛇蚓又诗成。回头溪友千山阻,更向何人话此情。
逢乡友。唐代。齐己。 无况来江岛,逢君话滞留。生缘同一国,相识共他州。竹影斜青藓,茶香在白瓯。犹怜心道合,多事亦冥搜。
寻诗。明代。释函可。 只在秋山里,遍搜黄叶堆。忽然被我得,却似古人裁。野月索将去,寒风吹复来。还家囊已满,生死兴悠哉。
三高祠咏古三首 其二。宋代。刘季孙。 吴江净如镜,吴艇轻如飞。吴山远如画,此景天下稀。秋风晓槭槭,秋雨凉霏霏。谁将菰菜撷,正是鲈鱼肥。时有季鹰者,怀此知所归。浩歌有馀乐,肯乐首阳饥。亲朋不可挽,飘忽云边衣。亦闻有富贵,大第严朱扉。食必列钟鼎,侍妾鸣珠玑。簪裾望颜色,宾从生光辉。一言转造化,枯朽生芳菲。功高责更重,势或干天威。福深祸亦称,颠覆始知机。斯人悟兹理,吊世潜欤欷。浮沉顾宠禄,安能与心违。沧波浩无际,草木情依依。可以恣幽步,白云藏钓矶。静引一杯酒,高歌怜昨非。数峰太湖上,斜阳明翠微。虚亭展遗像,想见犹忘机。
二十四航。宋代。马之纯。 秦淮二十四浮航,何似高高虹作梁。恐有兵戎来暮夜,可除扳索当城隍。淮深尚欲横鞭渡,河广犹将一苇杭。好是维持令有道,却将夷狄守封疆。
十喻诗 干闼婆诗。南北朝。萧衍。 灵海自已极。沧流去无边。蜃蛤生异气。闼婆郁中天。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因彼凡俗喻。此中玄又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