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壶中开白日,雾里卷朱旂。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
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
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
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唐代。李端。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壶中开白日,雾里卷朱旂。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次欧阳少逸韵呈雪庭禅师。宋代。丘葵。 苹婆影镂日华明,照见枝头果已成。却是南风有吟思,时将万叶作秋声。
游边感怀二首。唐代。张乔。 贫游缭绕困边沙,却被辽阳战士嗟。不是无家归不得,有家归去似无家。兄弟江南身塞北,雁飞犹自半年馀。夜来因得思乡梦,重读前秋转海书。
九章赠别 其四。明代。湛若水。 北风吹湖船,帆挂南岳树。祝融下玉坛,却立问来去。知君有仙骨,相期事轻举。胡为淩风波,恐为蛟龙取。君若访五峰,愿留共君住。
金缕曲 初夏兼山表母舅归湖田。清代。李佩金。 怕听骊驹发。正无聊、将离开了,酴醾飞雪。我亦天涯商去住,一片乡心难说。算人海、暂离鸿迹。为有才名遭众忌,只五湖、风月容狂客。须不羡,二千石。河桥柳弱伤心碧。怪枝头、声声杜宇,催归太急。随意烟霞收笔底,暮厌沧江辽阔。望珍重、云蓝频达。信是古人诗句好,更那堪、客里还伤别。写不尽、巴歈拙。
送马自牧南游清漳。明代。郑关。 故国春还草木深,百壶长拟共登临。如何此际翻成别,碧海春云日夜心。
读《五代史》杂咏三十九首 其五。清代。张晋。 老将知兵未是夸,夹城一战势槎拿。军中只说周阳五,刺史何曾到野叉。
南乡子·何处倚阑干。宋代。苏轼。 何处倚阑干。弦管高楼月正圆。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明镜借红颜。须著人间比梦间。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绣被焚香独自眠。
后滦水秋风词三首 其三。元代。柳贯。 山邮纳客供次舍,土屋迎寒催墐藏。砂头麻姑一寸厚,雨过牛童提满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