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朱领孙子,从宴在池塘。献寿回龟顾,和羹跃鲤香。
高松先草晚,平石助泉凉。馀橘期相及,门生有陆郎。
奉和元丞侍从游南城别业。唐代。李端。 垂朱领孙子,从宴在池塘。献寿回龟顾,和羹跃鲤香。高松先草晚,平石助泉凉。馀橘期相及,门生有陆郎。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阮郎归(舟中作)。宋代。刘将孙。 斜阳江路柳青青。传杯那放停。上船不记送人行。南风吹酒醒。江曲曲,路萦萦。月明潮水生。送将残梦作浮萍。角声何处城。
题邓弥之白香亭诗稿 其六。清代。许振祎。 霜天黄菊作重阳,战地书来更断肠。烈士尽为知己死,寒郊枉是哭人忙。鲸鱼失势成京观,燕雀何人处画堂。秋尽风蓬从西散,始知吾辈可怜伤。
荷花。宋代。杨亿。 绝岸疏烟合,回塘夕照和。水仙犹度曲,川后自收波。银汉桥横鹊,蘅臯襪溅罗。玉杯承露重,钿扇起风多。翠羽芳洲近,青丝快骑过。石城秋信断,搔首奈愁何。
述感。清代。王鸣盛。 渚清沙白偶登台,城阙秋生夕照催。醉里高歌双鬓在,愁边画角数声来。侧身天地长为客,抱病风尘孰爱才。却忆故园三径好,扁舟须趁早春回。
送成库部肃建安监税。宋代。潘阆。 万树青青带雨寒,离亭相别泪阑干。莫将便作无情物,亦待抽身入建安。
次三月望日出游。宋代。洪皓。 无马假犊车,岂必朱丹毂。驾言暂出游,写忧墀穷独。寻芳不见花,宿莽埋槲樕。区区十里间,良友始追逐。晤晤得正人,颇欣富方谷。书斋大肃条,四面少林麓。欲作纳凉亭,因兹出求木。履桥虽云安,欹柱恐颠覆。临深念垂堂,徒行漫扪腹。道险能摧轮,畏闻声辘辘。形骸久衰惫,摇几屡颦蹙。五方民杂居,濒泽非广谷,鸡犬或相闻,要知是荒服。跋涉频问津,引领主人屋。老稚俱迎门,击鲜馈豚肉。日暮途修阻,还辕不辞速。吻燥藉醇醪,餬口资饘粥。翌日睹新诗,珠玑圆且熟。可追宝剑篇,高诵素灵哭。
百香诗 其二十三 雁。元代。郭居敬。 万里云衢羽□长,寒潭影落两三行。江南满目烟波阔,处处西风菰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