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从师去,人间万事劳。云门不可见,山木已应高。
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
忆皎然上人。唐代。李端。 未得从师去,人间万事劳。云门不可见,山木已应高。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宋代。宋绶。 梧楸初谢楚天凉,亲见腰间换印囊。渔浦雾浓沈叠鼓,湓江风急下危樯。帝城云表瞻龙首,故国星边认剑光。退食斋中多燕喜,暖泉春酿泛瑶觞。
席。唐代。李峤。 辟席承宣父,重筵揖戴公。桂香浮半月,兰气袭回风。舞拂丹霞上,歌清白雪中。伫将文绮色,舒卷帝王宫。
即来言和答公任侍郎 其一。宋代。释守卓。 迥脱根尘始识尘,了无所得才真得。堂堂独露本来光,越自南兮胡自北。
登峨眉山。唐代。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送宣使蒋槃归寄江西省郎中颜希古 其二。元代。吴当。 行李随秋色,萧萧出帝城。两行忧国泪,万里望乡情。赋敛无修贡,疮痍未息兵。大廷俱鼎食,何以报升平。
阎文振马嵬八景 其二 金城古寺。明代。张宁。 主家门第尽,僧寺树林荒。色相真成幻,豪华未可常。法轮回现灭,劫火变炎凉。却笑浮生众,犹因佛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