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原野静,杖策步幽巘.雉雊麦苗阴,蝶飞溪草晚。
我生好闲放,此去殊未返。自是君不来,非关故山远。
归山招王逵。唐代。李端。 日长原野静,杖策步幽巘.雉雊麦苗阴,蝶飞溪草晚。我生好闲放,此去殊未返。自是君不来,非关故山远。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偈公六十五首。宋代。释咸杰。 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第死。稔闻在七闽,扬尘兼簸土。凌茂宗风不奈何,今朝喜见清平路。
宿雁荡能仁寺。宋代。林季仲。 万壑千岸簇马蹄,羞将尘鬓照清溪。晚云带雨东风急,无数飞花过竹西。
答卢侍御樊氏洞中观梅见怀之作次韵。明代。何景明。 主家花忆绣衣人,仙洞诗看玉树亲。未假霜威同索笑,却因丽藻独伤春。秦箫暗度楼中月,洛袜微生水上尘。白雪西台真有调,碧江东阁恨无津。
病中春雨,闻东园花盛。宋代。杨万里。 万类欣欣一老悲,物华岂是不佳时。病夫自与春无分,好景非於我独遗。花底报来开已闹,雨中过了更曾知。风光九十今强半,又约芳菲隔岁期。
送李诚之知瀛州。宋代。苏辙。 少年学诗书,晚岁探至道。岂伊封疆臣,乃是廊庙宝。苦恨富贵迟,声名得空早。忆惟西羌桀,始建元戎纛。恩威炳朝日,号令靡秋草。功勋不容究,孤高易摧倒。归来易三邦,但养胸中颢。宁知北边将,还须用耆老。春风吹旌旂,先声遍城堡。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拟上太傅丞相。元代。李延兴。 燕在蟠空积雪晴,煌煌虎旅控幽并。太公制敌分奇正,方叔行兵属老成。霜压貂裘寒气重,星涵龙剑夜光明。日华冷射鱼鳞甲,霞彩朝迎鸟羽旌。宇内勋庸扶帝业,帐前金鼓震天声。三槐晓雨青浮砌,万柳春风绿满营。猎火烧云烟四合,辕门传令月三更。屯田有策年方稔,刁斗无声夜不惊。仗绕中坚排队出,弩驱前马着班行。家藏书史传贤子,国有旂常播令名。炳烈精忠通紫极,涵濡德泽到苍生。两封穹爵承殊渥,百战河山定太平。门下衣冠多俊拔,胸中湖海愈泓澄。腐儒漂泊身如寄,破屋荒寒病转婴。七帙慈亲伤老朽,一丝微命转伶俜。田园芜没忧生养,骨肉分离忆弟兄。水满钓滩閒桂楫,烟迷乡树隔柴荆。相君下顾千金价,士类同倾万古情。生意从兹在蔀屋,谫材何用请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