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王粲名虽重,郄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送从叔赴洪州。唐代。李端。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王粲名虽重,郄超髯未长。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次韵徐赞府蜚英八首 其六。元代。方回。 摩拊茕嫠达下情,领州作县总书生。清诗要自清心出,比自新安水更清。
韩孟郁招同黄宫谕刘宪副高太守梁韩二明府暨苏梁诸公集浮丘步寅仲韵 其二。明代。李云龙。 扳林窥宝井,就架检丹书。抱石白云懒,出花清磬疏。归来华表鹤,好住武陵渔。羽客瑶坛上,相携奏步虚。
题树下禅师。唐代。于鹄。 久行多不定,树下是禅床。寂寂心无住,年年日自长。虫蛇同宿涧,草木共经霜。已见南人说,天台有旧房。
春兴。清代。陈忠平。 又是一番春信动,和风拂过野人居。遥知旧燕行囊检,稍觉矮墙寒气除。绿意渐醒霜压后,村溪新涨雨来初。门前些许空閒地,锦绣文章任我书。
西安严太守考最归郡。明代。罗玘。 严侯宿擅八叉手,众首肯肯予独否。偶从壁隙观白战,予愕不觉臼在手。卷旗潜避之,缩舌深闭口。祝鸠氏僚如立柳,投鼠忌器多掣肘。候辰临之不及酉,事有至难如拉朽。三原公,国黄耇,吓此奇遇良岂偶。谅非行苞苴,为郡得杜母。传痏以膏,起絜以灸。华山不能言,清渭监妍丑。侯名不在三王后,役碌碌。治郡如斗,一身四射集百诟。遇侯兮,当反走,仅备驱除拥彗帚。
闻钱伯川讣。明代。邵宝。 伯川俄大病,哀甚哭无辞。未毕慈亲养,空勤圣主期。湖山春正尔,风雨夜何其。更忆新亭上,高文记两知。
用王侍郎韵寄题医僧道森药山阁。宋代。方岳。 蚁蛭侯王空培塿,大千世界无何有。痴儿不省芭蕉身,持与冰霜斗长久。三生慈悯鱼十千,却来世间吁可怜。一百四病更相缠,纵有佛力难言诠。不如一念圆觉净,四大乾坤无可病。云根灵草自春风,夜立齐腰山雪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