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分列宿,东土佐诸侯。结束还军府,光辉过御沟。
农桑连紫陌,分野入青州。覆被恩难报,西看成白头。
送陆郎中归田司空幕。唐代。李端。 汉家分列宿,东土佐诸侯。结束还军府,光辉过御沟。农桑连紫陌,分野入青州。覆被恩难报,西看成白头。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题秋月上人所藏洞庭秋月图。元代。邓雅。 君山木落洞庭秋,今古无穷水自流。明月一轮天宇静,定中疑是泛虚舟。
寄郑谷郎中。唐代。齐己。 诗心何以传,所证自同禅。觅句如探虎,逢知似得仙。神清太古在,字好雅风全。曾沐星郎许,终惭是斐然。
宿鹿门寺。宋代。宋庠。 宝刹翔鸳地,灵祠刻鹿门。天风奏林籁,海日破岩昏。转眩三休阁,庄严两足尊。峰回徒觉秀,瀑远不知源。花拂谈经席,莲沈记漏盆。道场欣象伏,心境息猿奔。逗理机如电,观空性复根。三车俱有路,何处驻归辕。
江城子 春日感旧。清代。沈谦。 玉楼深雨湿兰荃。记当年。倚香肩。髻坠偏荷,铖戴夜飞蝉。白日泥人常自病,和泪语,最堪怜。愁魂落瘗荒原。草如烟。听啼鹃。剩粉残脂,寄不到黄泉。万缕千丝江畔柳,都学我,恨绵绵。
寄友。明代。杨士奇。 同馆阔相别,相思春复秋。十年见桑梓,适意正绸缪。欢聚故邻曲,閒寻旧钓游。宁知鹓凤侣,延望在瀛洲。
卮言 其一。清代。田延年。 残月如垂钩,潜鳞罢游戏。新月如张弓,征鸿侧身避。蟾兔本无心,鱼雁胡多事。信从海上来,书自云中寄。拆书复见信,就中有深意。上言疑其形,下言畏其势。
明月子。南北朝。谢燮。 杪秋之遥夜,明月照高楼。登楼一回望,望见东陌头。故人眇千里,言别历九秋。相思不相见,望望空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