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
青龙寺题故昙上人房。唐代。李端。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望罗浮。明代。黄志尹。 罗浮东望海天宽,四百峰头紫雾蟠。宦迹驱驰思拄笏,云林衰谢悔弹冠。共传幽境身堪老,祇恐尘心路改观。此去吕翁如邂逅,肯沿卢氏枕邯郸。
江涨解网雨,衣润熟梅天。高人何事,乘兴来寄五湖船。才听咚咚叠奏,呕轧撸声声齐发,几别故州山。转盼青楼杪,已在碧云端。渡头月,临晚霁,泊清湾。水空天静,高下相应总团圞。遥想吾家更好,尽唤儿曹泛扫,欣赏共婵娟。应念思归客,对此不成眠。
水调歌头·江涨解网雨。宋代。李流谦。 江涨解网雨,衣润熟梅天。高人何事,乘兴来寄五湖船。才听咚咚叠奏,呕轧撸声声齐发,几别故州山。转盼青楼杪,已在碧云端。渡头月,临晚霁,泊清湾。水空天静,高下相应总团圞。遥想吾家更好,尽唤儿曹泛扫,欣赏共婵娟。应念思归客,对此不成眠。
招二弟赏盘洲双头莲。宋代。洪适。 何须艳质斗鲜妆,并蒂红蕖本自双。却恐花飞成造次,急来相就倒银缸。
监州新定却寄并旧僚。宋代。张伯玉。 久从光禄长城戍,却到严陵旧钓滩。休问簿书边报急,且听宅舍水声寒。舟浮南渡云千里,睡起东窗日数竿。寄语晋溪溪上月,楚天虽远一般看。
除夜。唐代。齐己。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得雪称贺马上得五十六字。宋代。杜范。 昨夜同云犹未合,晓来一色变山河。料应天上梅花早,吹落人间柳絮多。酒兴处怜今老矣,诗肠无奈此情何。银杯逐马天阶路,何似寒江伴钓蓑。
江上。明代。魏观。 青山巃巃江雨湿,江上行舟追不及。七百里内风拗多,十三矶头水流急。平生不畏风涛惊,此行但觉能伤情。可缘世道险于此,无人揽辔思澄清。钧天洞庭渺何许,云际依稀见烟树。推篷正儗和渔歌,白鸟双飞过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