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更草北山文,归去开关扫白云。
兴未尽时仍重访,我非辟世可同群。
次韵李彭州访山居三绝。唐代。魏了翁。 不须更草北山文,归去开关扫白云。兴未尽时仍重访,我非辟世可同群。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闻蠡云师有诗相寄未到先有此答。明代。释函可。 诗筒闻说寄寒边,忆别今经十六年。窖底雪深埋未了,馀魂飞向玉帘泉。
紫阁。宋代。章惇。 我生山水乡,习得山中乐。每观唐人诗,梦寐思紫阁。欲为秦山行,常苦道路邈。君言旧曾游,使我心踊跃。我今既西来,而子滞天角。云山空在眼,诗酒乖侑酢。谁题壁间诗,岁久墨色薄。人生定能几,当此感离索。积霭浮青春,落日满岩壑。骊龙俨将驾,顾我犹淹泊。
个侬 艳情。明代。杨慎。 恨个侬无赖,娇卖眼、春心偷掷。苍苔落花,一双先印下。月样春迹。闻气不知名,似仙树御香,水边韩国。罗襦襟解闻香泽,雌蝶雄蜂,东城南陌。何人轻怜痛惜。窥宋玉邻墙,巫山宁隔。寻寻觅觅。又暮云凝碧。良夜千金,繁华一息。楚宫盼睐留客。爱长袖风流,钟情何极。唱道是、凤帏深处附素足。颤袅周旋恶。怜伊尽倾侧。叫檀郎枉春夕。恐佳期别后青天样,何由再得。
翁绍文求题钱清留别图。清代。郑孝胥。 居官有遗爱,其人必贤者。所患不好名,此语非大雅。翁侯遗此图,题者一何寡。初无标榜意,文字殆可舍。绍文承父志,仁政被乡社。弃官久避乱,行己不苟且。谓余卅年旧,怀抱试倾泻。语浅意自深,何用事陵跨。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唐代。司空曙。 上上开鹑野,师师出凤城。因知圣主念,得遂老农情。陇麦垂秋合,郊尘得雨清。时新荐玄祖,岁足富苍生。却马川原静,闻鸡水土平。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览物欣多稼,垂衣御大明。史官何所录,称瑞满天京。
徐五十六索勤有种德二轩诗各赋一首 其二。宋代。周紫芝。 结庐须种木,乐饥须种谷。种木十年能几长,种谷眼前无乃速。人生安得俟河清,谁能忍饥百年待德成。君不见千古一皋陶,此事世亦少。颇能化俗成唐虞,何乃灭国先六蓼。慎勿说梦与痴人,著意劝渠渠不晓。南邻门耀三戟光,北邻牛马谷可量。浮云变灭那得常,安乐只有襄阳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