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浪喷江门,幽洞冒琼树。寒林碧参差,秋嶂莽回互。
白龙不定眠,中江起烟雾。素舫历长波,凌兢戒前路。
客行不能留,已过青莎渡。所期心遥遥,离居岁云暮。
帝子隔沅湘,浮云落何处。揽古心飞扬,寒空屡延顾。
木洞驿。唐代。王廷相。 蹙浪喷江门,幽洞冒琼树。寒林碧参差,秋嶂莽回互。白龙不定眠,中江起烟雾。素舫历长波,凌兢戒前路。客行不能留,已过青莎渡。所期心遥遥,离居岁云暮。帝子隔沅湘,浮云落何处。揽古心飞扬,寒空屡延顾。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和僧广实三首。宋代。王之道。 闻说年来贫更甚,生涯和地与锥无。通身是手承谁力,方信常人实若虚。
赠仲庸艾先生。元代。甘复。 丘壑念长栖,荣宦非素心。一朝使者骑,来辟荒山阴。徘徊释短褐,慷慨援长琴。开燕集朋游,趣装辞故林。平生经济术,名动江汉浔。逝川赴东海,孤云还北岑。行藏各异态,努力及华簪。层城睇高雁,岁晚待徽音。
凶年慨然叹久生成赘因以长句述此意。宋代。王炎。 频岁田家苦旱蝗,剧思小稔少丁黄。稻粳久渴三秋雨,菽麦俄经一夜霜。未保沟中无殍死,已闻道上有流亡。白头屏处山林下,只怕群偷惯夺攘。
已亥杂诗 292。清代。龚自珍。 八岁梦到矍相国,今日五君来做主。我欲射侯陈礼容,可惜行装无白羽。
有怀黄元声时闻在建上诗中所记建上旧游也。宋代。朱松。 积雨山城久卧痾,起看横港涨晴波。空馀九尺须眉好,奈此一樽风月何。怀抱故人长在念,经行佳境想重过。东溪回首醉眠处,为问红蕖何许多。
冬日原居酬光上人见访。唐代。熊皎。 吾道丧已久,吾师何此来。门无尘事闭,卷有国风开。野迥霜先白,庭荒叶自堆。寒暄吟罢后,犹喜话天台。
青邑王菊姐烈操因成二十八韵以志潜德。清代。王祥奎。 我闻古烈女,多在及笄时。恩爱迫中肠,毕命所不辞。不然出高门,礼义之所滋。柏舟与黄鹤,千古传歌词。异哉王氏女,永安河之湄。生同荆布侣,不出墙与篱。如娴巾帼训,大义信不移。摽梅年已及,尚未结其缡。夫婿驹王裔,于归待及期。狂飙摧兰蕙,行露厌涂泥。蠢竖恃狡狯,强悍藐难支。仓皇践闺闼,睚眦生妄思。白刃剚厥颈,饮恨镌肝脾。天地为惨淡,禽鸟为酸嘶。泉路浩茫茫,一死安能迟。白圭尚磨玷,彤管敢或遗。具此不渝衷,便可光门楣。魂飞夜台下,冤诉县尹墀。戚里睹其情,掩面泪澌澌。临境闻其状,捋髭开双颐。谓言烈女心,匪石不转移。旋踵脱兔获,显戮典刑施。我令状其事,感痛生嗟咨。宇宙亦云大,正气乃在兹。棹楔旌其闾,堪以振顽痴。作诗纪贞烈,好寄采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