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七令·茶。唐代。元稹。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次韵东坡五更山吐月 其五。宋代。李彭。 五更山吐月,梦回人更幽。风来虎溪寺,江动庾公楼。鸡唤楚江曙,河残淮上秋。倚梧成短句,仅欲不胜讴。
清平乐。宋代。王安石。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梅川行。宋代。利登。 我来苍山未一日,平固弄抹剽宁邑。此时乌合犹惧官,风鹤入耳心早寒。来无与角去无捕,堂堂墟邑自来去。堕军长寇那可言,初时数百俄数千。受旗翕忽亘千里,聚落一烬如卷水。就中闺女尤可愁,肩缗背箧步牵牛。重重阙地搜伏窖,谓无白日再天晓。我时避盗逃佛岩,亲眼见盗循山南。红葛蒙头履躔顶,萦身铁被翻红浪。招贤三尺刃如霜,夹以巨盾张朱钥。皇皇我寨神呵护,山上澄明山下雾。路边踯躅不敢前,依依遂犯连湖去。六盗飞红登其巅,环山叫呼声连天。纷纷扑雪半空落,赤子甘心自投壑。州忘县邑县忘乡,我实自弱非贼强。捐金买静恐不售,尸祝鼠辈拖朱黄。何人此日不为盗,已矣独叹吾生忙。已矣独嗟吾生忙,乾坤回首空斜阳。
乌江女。唐代。屈同仙。 越艳谁家女,朝游江岸傍。青春犹未嫁,红粉旧来娼。锦袖盛朱橘,银钩摘紫房。见人羞不语,回艇入溪藏。
上清乐 其十。宋代。赵佶。 万仞霞山峙玉虚,四司冠剑护灵都。众真稽首持天禁,腰佩仙皇逸录符。
过石田草堂因哭石田。明代。傅汝楫。 频年我理吴航楫,几度相逢笑口开。沙雨江风今日泪,岁寒愁绝是重来。
次韵赵使君师夏谒白鹿游棲贤长句。宋代。曹彦约。 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帝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或者误信晨暮钟,万有一幸相际逢。吾儒自有名教踪,壁立万古涧底松。异端琐细秋后蛩,一物不格皆妄庸。谁知健者此山中,朴实可乱田舍翁。出郊小队不妨农,黄岩意与考亭通。长养此道如种穜,骏发尔私雨我公,穮袞虽馑亦有丰。常行万世无汙隆,行健不息人中龙。不妨更击白鹿鼓,扣之大小皆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