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其三。唐代。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的样子。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这组诗宫三首,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挽刘主事母太安人。明代。周瑛。 一片贞心铁石坚,泪痕挥尽缟衣穿。传观列女几千字,身事良人三十年。慈竹萧疏南亩雨,谖花零落北堂烟。母看季世豪男子,谁似深闺刘母贤。
唐多令。清代。许德蘋。 鸿雁一声秋。江干钓未收。是何人、独倚西楼,听彻邻家吹玉笛,明月下、诉扬州。蓦地起边愁。金戈载道游。说桃源、何处渔舟。霜叶围山红簌簌,还认是、武陵邱。
送鼎上人还乡。宋代。王绅。 青原有名缁,戒行极严具。一苇航大江,飘飘随所寓。十月天雨霜,木落林姿露。翩然逸兴发,长歌赋归去。杖锡轻波涛,袈裟入烟雾。月照祗树西,相思渺何处。
上河阳李大夫。唐代。孟郊。 上将秉神略,至兵无猛威。三军当严冬,一抚胜重衣。霜剑夺众景,夜星失长辉。苍鹰独立时,恶鸟不敢飞。武牢锁天关,河桥纽地机。大将奚以安,守此称者稀。贫士少颜色,贵门多轻肥。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山岳恩既广,草木心皆归。
友兰为张伯彦题。明代。湛若水。 众皆爱兰名,我独爱兰馨。兰名起人听,兰馨养性灵。幽兰倚孤石,石边有丛竹。节砺馨愈幽,君子当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