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春晓:一作“春晚”,似作为《莺莺传》之张本。
花气:花的香气。
猧(wō):黄色小犬。
此诗或元和十四年(819)作于虢州。当时距元稹初识双文(即莺莺)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但由于天欲明未明、人半梦半醒之际的“钟声”,契合了当年的特定情境,便立即引动那“二十年前晓寺情”,使得怀念和怅惘交织,心潮起伏,久久不平静,因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唐)元稹著孙安邦,蓓蕾解评. 元稹集[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5.01.第209页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写两情如胶似漆,不料却又天将拂晓,幽期密约恨短;次句“醉闻花气睡闻莺”,写醉梦温柔乡,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难舍。“醉闻”句互文连属,犹言醉而卧,闻到花香,听见莺啼,妙语双关。
第三句“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送郭评事节判磨勘。宋代。黄庶。 尘埃衣襟改颜色,独洗青衫三十年。足迹不入奔走途,来往铨户鞋履穿。一时同上青云人,往往裨补造化权。朝梳满手见白发,叹息不置齿牙间。只言归田有几亩,种秫欲釀山中泉。腰边即见佩铜墨,我喜百里疮痍痊。
出试院次韵和酬郑通直二首 其二。宋代。刘弇。 百粤东头倦客身,秋风溪鲙正堪论。尘埃洗尽生风语,粉黛仍传到手樽。吹剑自应超世味,曳裾谁复羡侯门。临流更拟张胸胆,终恐精微未易言。
金缕曲 其二 题包素人荣翰词稿。清代。洪炳文。 江左人文薮。老词人、鸠江旅寓,维扬邂逅。盾鼻磨时馀墨沈,往事不堪回首。羡闺阁、能逢腻友。大好江山都阅历,揽征衣、京洛缁尘透。别离苦,相思久。先生本是龙图后。溯年来、他乡稿笔,天涯奔走。纻白灯红词一卷,风雅如君希有。愿享此、千金敝帚。他日荆州能识面,待洪崖、重挹浮邱袖。论文字,一槽酒。
武林狱中作三首 其一。明代。张煌言。 洒血今何地,红殷罟汉冠。云台图画杳,雪窖梦魂宽。岂望黄羊乳,无劳白鹿餐。广陵有绝操,琴碎不堪弹!
宝镜吟。宋代。柴元彪。 荆山已童若耶涸,若耶可采山可凿。金精少皞不敢秘,鉴坏飞就欧冶错。祝融煽焰千丈芒,玄冥洗光万里烁。冷侵鸾镜影自舞,泓澈鬼神胆欲落。圆象曜灵绛气浮,玉台悬处风飕飕。山人一玩一心骇,毛骨竦竖难伫留。直徵千金应我卖,拂拭高堂向人挂。我行镜中人亦行,我拜镜中人亦拜。向前试问镜中人。一我何缘有两身。知是傍人知是我,一笑问君谁假真。人在镜中亦一笑,惟我与君同一照。照人照我休照形,照出人心方是明。
读汝南遗事二首 其二。金朝。杨奂。 六朝江水故依然,隔断中原又百年。长笑桓温无远略,竟留王猛佐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