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有期,我期天不知。寄语东郭子,可悟天人机。
期邹谦之不至,走笔寄之。唐代。湛若水。 我来我有期,我期天不知。寄语东郭子,可悟天人机。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河东宪司聘考试贡士过井陉关二首 其二。元代。周伯琦。 晋赵分形胜,危关独耸然。缘坡频入谷,越岭复登天。土沃尤宜菜,民勤尽力田。居庸当北望,绵亘共山川。
登妙高台。宋代。李曾伯。 占得湘中地最高,山川端欲助人豪。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力。
晚春。唐代。刘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同王行父管建初汪公干谢彦云集区太史馆即景分赋余得盆中紫茄 其一。明代。胡应麟。 宁知草莽质,邂逅入金门。湛露晨披叶,仙霖夜沃根。桃绯殊度索,瓜紫羡昆崙。却笑于陵客,携锄傍帝阍。
陶令生平兴萧瑟,到官毋过八十日。五株杨柳胜栽花,百亩公田都种秫。
拂袖长歌归去篇,舁篮岂是膏肓疾。世事从他三复四,生儿任昧六与七。
题赵承旨陶令像鲜于太常归去来辞赠致政太宰杨公。明代。王世贞。 陶令生平兴萧瑟,到官毋过八十日。五株杨柳胜栽花,百亩公田都种秫。拂袖长歌归去篇,舁篮岂是膏肓疾。世事从他三复四,生儿任昧六与七。却怪渠祖长沙公,婆娑八十讳称翁。即论运甓铃阁底,何似抱瓮春畦中。孤剑雄扶江左日,一丝高挽义熙风。忘年自识将军意,易姓方怜处士忠。千载从人论行止,谁似关西杨伯起。力在寸心输社稷,功成馀事施山水。未老能抛太尉章,得归即号柴桑里。五男却是五麒麟,海内俱称万石君。今去山中看宰相,由来平地有仙人。吴兴才子工写真,渔阳老手书绝伦。风流一代不可即,翰墨万古恒如新。我题此图见微向,须从迹外探心赏。长沙太迟彭泽速,君臣道尽公当往。
湘灵侄见示十月杂感,依韵和答 其二。明代。钱龙惕。 仲容高旷有闲身,曳耒分明已绝尘。一月别来将小雪,八篇传到尽阳春。烟波西塞摇双桨,风雨桐江挂一伦。我亦途穷须恸哭,竹林携手敢逡巡。
哭正节徐先生。宋代。谢翱。 凄凉携子女,冠佩赴重阴。塌井千年事,青天此夜深。哀辞山石刻,恤典海舟沈。里族南薰梦,东都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