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闰六月,立秋後暮热,追凉郡圃二首。宋代。杨万里。 夏欲尽头秋欲初,小凉未苦爽肌肤。夕阳幸自西山外,一抹斜红不肯无。
李允蹈判院送酒四斗予答书乃误以为二斗作小诗识愧。宋代。陆游。 冷官谁顾雀罗门,一纸惟君肯见存。堪笑放翁昏至此,乘壶误写作朋樽。
贻张蠙一本题下有同年二字。唐代。黄滔。 梦思非一日,携手却凄凉。诗见江南雹,游经塞北霜。驱车先五漏,把菊后重阳。惆怅天边桂,谁教岁岁香。
西塘归棹。明代。钱龙惕。 清凉秋半半阴天,湖上烟波正渺然。芳草似帆行罨岸,青山如画走随船。夕阳烟尽霞争赤,江月云开夜独圆。多少繁华乱离歇,水门零落莫山前。
和张文潜痛字韵。宋代。潘大临。 文章迩来气焰低,圣经颇遭余子弄。公归除□□□□,荆舒之说惩应痛。
长相思 夜坐。明代。高濂。 云黯澹,月朦胧。落叶窗前几阵风。此时愁正浓。嗔易别,恨难逢。万语千言说梦中。觉来都是空。
罗浮八首 其五 梅花村。明代。郑学醇。 彩云轩近朱明洞,洞口梅花尚有村。㶁㶁涧声喧水碓,阴阴松叶护柴门。空馀草舍千年迹,无复疏枝月夜魂。济胜自应频驻屧,可谁重与倒芳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