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四野龙蛇斗,嗟子勤王独至今。曾为忧民添白发,屡从杀贼见丹心。
当思臣节如山重,更忆君恩似海深。善恶贻名宜慎择,倚楼西望为长吟。
寄义士吴元良。唐代。刘鹗。 几年四野龙蛇斗,嗟子勤王独至今。曾为忧民添白发,屡从杀贼见丹心。当思臣节如山重,更忆君恩似海深。善恶贻名宜慎择,倚楼西望为长吟。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读张曲江撰徐䀻君墓碣 其三。明代。陈献章。 知心未问陈蕃辈,欲起先生在帝桓。自古山林轻禄位,至今朋党惜衣冠。寻常笑语诸公抚,七十支离一老看。谁道开元张相国,重磨碑碣写心肝。
诗偈 其十五。唐代。庞蕴。 世人爱假不爱真,世人怜富却憎贫。唯敬三涂八不净,背却如来妙色身。
荷花。宋代。李訦。 奇奇水上花,湛湛花下水。花得水扶持,水因花富贵。当中既植藉,四畔还种苇。自然秋风生,便有江湖意。
紫云洞纪游同小淑岳母北丽。近现代。林庚白。 日光带雨洞天深,坐听凉风出树阴。昼寂三人浑入定,林幽一碧不闻禽。梵声只与僧为市,佛面还凭俗布金。积弱东方宜有此,逻罗印度劫灰侵。
发应山。清代。李长霞。 晓色开众山,霁景荡层阴。曦晖散林畔,叫啸闻哀禽。逶迤山西麓,沿回水东浔。履沙越洲渚,蹑石上岖岑。涧气生空翠,风泉有清音。细径出丛樾,晨寒袭重襟。南景允为美,北怀郁以深。遥遥望白云,端忧不可任。
糖多令(寿东轩)。宋代。蒋捷。 秋碧泻晴湾。楼台云影闲。记仙家、元在蓬山。飞到雁峰尘更少,三万顷、玉无边。金盏倒垂莲。歌摇香雾鬟。任芙蓉、月转朱阑。天气已凉犹未冷,重九后、小春前。
晚秋田间。宋代。陈舜俞。 重到田园草木零,鬓毛萧飒白纶巾。谩夸孺子能分肉,堪笑书生尚负薪。静与禽鱼何物我,懒因鸡黍记晡晨。东篱已有黄金蕊,只欠白衣送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