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白孤儿泛梗身。眼穿兵气入萧辰。江湖满地不逢人。
别浦柳青犹惹恨,故园花发若为馨。几回肠断永和春。
浣溪沙 次蘉庵戊寅元日韵。唐代。陈方恪。 垂白孤儿泛梗身。眼穿兵气入萧辰。江湖满地不逢人。别浦柳青犹惹恨,故园花发若为馨。几回肠断永和春。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用子蔺韵赋九日小酌。宋代。王之道。 春日归来忽重九,潦旱相仍岁无有。许前岩桂独青青,此意於人亦良厚。欲酬佳节拚一醉,会有白衣来送酒。须臾肴核第罗列,无蟹犹空把螯手。坐来灵雨洒珠玑,洗出湖山竞高秀。三公在望无百里,咫尺银民间拥共后。长篇落纸箭离筈,大白浮醪檐注溜。细看黄菊与红茱,想像年时还话旧。登高何必须人扶,我有筇杖颇坚瘦。明朝写出醉中语,牵帅不知谁唱首。
江上草堂歌。清代。孙衣言。 我家江上旧草堂,七月八月莼菜香。秋江老翁烧楚竹,生致团脐黄抱壳。朅来长安饱黄尘,门外白鸥笑杀人。有田有田龙山麓,春收大麦夏收菽。苍头酿酒真珠红,长腰晚炊白胜玉。负锄释手还承欢,金圭无分老亦足。窗前老梅腹如槎,年年盛放霜中花。花开扑地啄红玉,小禽踏枝一身绿。长安秃柳黄垂丝,江上青山风雨时。
送龚生归慈溪。清代。李宪噩。 慈溪水边住,春岸越禽飞。十载梦中客,一帆天外归。花怜木犀发,脍记石鱼肥。自识还乡乐,离筵泪莫挥。
薛端公寄示嘉川道中作次韵和酬。宋代。魏野。 绣衣不间薜萝衣,春暮嘉川入咏思。忆我茅庐欹枕处,当君骢马着鞭时。展眉喜近龙头境,回首伤遥鹤发期。从此亲题山馆里,多情顿掩浪仙诗。
运司园亭·海棠轩。宋代。杜敏求。 东风开百花,独有海棠胜。猩血染珠玑,点缀枝条剩。日暖锦段新,雨余燕脂凝。何待东阖梅,方能动诗兴。
题艾子才括苍吏隐卷。元代。邓雅。 我游群玉洞,君寓括苍山。出处虽殊调,心神本共閒。煮蒲居石室,收印入松关。岂被浮名缚,悠然天地间。
秋怀二首。宋代。苏轼。 苦热念西风,常恐来无时。及兹遂凄凛,又作徂年悲。蟋蟀鸣我床,黄叶投我帷。窗前有栖鵩,夜啸如狐狸。露冷梧叶脱,孤眠无安枝。熠燿亦求偶,高屋飞相追。定知无几见,迫此清霜期。物化逝不留,我兴为嗟咨。便当勤秉烛,为乐戒暮迟。海风东南来,吹尽三日雨。空阶有余滴,似与幽人语。念我平生欢,寂寞守环堵。壶浆慰作劳,裹饭救寒苦。今年秋应熟,过従饱鸡黍。嗟我独何求,万里涉江浦。居贫岂无食,自不安畎亩。念此坐达晨,残灯翳复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