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秋磴苔綦渺,前游顿成凄黯。素籥迎凉,清商戒节,云物昭回江甸。
南朝旧怨。对宫井霾香,御沟流艳。玉树歌阑,坠欢何处赋铜辇。
潮痕依旧未改,霸图空怅望,天澹山远。凤岭人归,龙沙梦觉,都付伤高心眼。
羁怀自款。趁华菊胜簪,渌醽浮盏。莫待飘零,故蹊迷社燕。
台城路 辛巳重九,会同社诸子北极阁登高,凭瞰台城,赋本意得燕字。唐代。陈方恪。 翠微秋磴苔綦渺,前游顿成凄黯。素籥迎凉,清商戒节,云物昭回江甸。南朝旧怨。对宫井霾香,御沟流艳。玉树歌阑,坠欢何处赋铜辇。潮痕依旧未改,霸图空怅望,天澹山远。凤岭人归,龙沙梦觉,都付伤高心眼。羁怀自款。趁华菊胜簪,渌醽浮盏。莫待飘零,故蹊迷社燕。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永遇乐 东溪雨中修禊。清代。陈维崧。 锦缆笼沙,红栏委浪,一碧无际。催暝鸠啼,拖凉荇滑,隔浦春寒细。湔裙令节,偏将丝雨,添满一川空翠。便教他、冥濛滴沥,正应恁时修禊。年年此日,酒痕花泪,零乱俊游衫袂。水上丽人,山阴修竹,往事都休记。莫停檀板,且偎红袖,此会后贤应继。归来也、明朝花下,问他晴未。
送黄吉甫入京题清凉寺壁。宋代。王安石。 薰风洲渚济花繁,看上征鞍立寺门。投老难堪与君别,倚江从此望远辕。
藏云山居 其一。宋代。李之仪。 鸟语晚更好,山风秋转凉。心閒日自永,簟冷梦尤长。赤荐新舂稻,清添旧荫香。此身归有地,去路尚何妨。
小园秋夕。宋代。刘筠。 枳落莎渠急夜虫,翛然平子四愁中。栗林忽感雕陵鹊,云表初过代岭鸿。阮籍卧惟疏銮月,马融横笛远含风。郎潜吏隐前贤事,犹胜杨岐泣断蓬。
题春林雨意图。元代。谢应芳。 前山后山云气浓,欲雨不雨天无风。记得去年初夏里,此时船过滆湖东。
生查子(和夏中玉)。宋代。辛弃疾。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白水驿。清代。张荫桓。 古驿千山里,寒芜夕照中。墙低狼伺爨,天阔鸟忘弓。土炕烧烟赭,神丛画壁红。比邻惟戍卒,长夜鼓匆匆。